一呼百应余沉香

第二百五十九章 又到了白色相簿的季节(第2页)

 “以末将所见,李牧其人百战百胜,眼下又立复辽、救驾大功,人望、军心、民心系于一身,冒然加害之,只会招来天下人唾骂。

 我深知背嵬军兵强马壮,将士悍勇,但亦要坐在大义上,叫天下人敬服才是,否则人心不服,天下难定。”

 陈景和没有继续说下去,毕竟不杀李牧有两层思路。

 于公,有他所说的大义名分,亦有李牧军事部署外松内紧的原因。

 设宴伏杀的概率不大,甚至可能被李牧提前探知。

 要知道李牧黑旗营有两万余战辅兵,又间接控制着保定、南直、山东兵马,真要闹僵打起来,背嵬军再凶猛也不一定打得过。

 况且李牧眼下的声望与背嵬军不相上下,很难说底层军民会帮谁。

 于私,李牧虽然是愚忠朝廷的大忠臣,但毕竟为人行的正,叫人实在不忍心加害。

 如若可以,他宁愿在战场上堂堂正正打败黑旗营,也不想在暗地里将其害死。

 当然,陈景和也知道这是一厢情愿。

 黑旗营与背嵬军都是刀山血海里杀出来的精锐老兵,若不弄死潜在敌人的主帅,双方内战拼杀起来,那便是地动山摇、山崩地裂,会死更多无辜的人。

 一人与数百万人的性命,孰轻孰重呢?

 旁听许久的『章献忠』忽然开腔,“你知道还有谁的家属已送到旅顺?”

 陈景和微微一愣,没想到大帅不问“鸿门宴”,也不谈辽东布局,竟问出这么一句?

 陈景和转念一想就恍然大悟。

 家眷是将官们的软肋,若是这边举旗反明,那边的家属就被朝廷拿为人质,背嵬军士气势必受到影响。

 而底层士卒们穷得叮当响,几乎没人成家。

 反倒是打回辽东屡立战功,又有赏罚分明的上官监督发赏,手头积攒不少钱粮物资,不少将士在最近一段时间成家立业,把家安在了辽东故乡。

 这是大帅在关心将官们的安危!

 只要家人都偷偷跑回辽东,将士们便再无后顾之忧,大帅此言难道暗示已经下定要反的决心了吗!

 陈景和顿觉一股豪情填满胸腹,双手兴奋地颤抖,“大多记得。”

 他在心中追加一句,不少将官是他与其他“腐蚀派”暗中“拉拢”过,并成功的。

 “那就把武将的名单写下来。”

 『章献忠』话刚说完,何鲁司便转身前往内屋取来纸笔。

 随后章大帅又补充一句,还在辽阳的,都在哪个兵营,哪片坊区居住,也都要一一写出来。

 “明白。”

 陈景和顿觉有些疑惑,若是大帅想召集“忠臣”人马前来议事即可,没必要写名单……

 哦对了!

 眼下城防、巡逻皆在黑旗营掌控之中,就算是军事会议的名义,也是李牧这位大佬才有资格组织。

 大帅要是暗中串联“反明志士”,很可能被大忠臣抓到把柄,将他们一网打尽。

 所以才要写名单逐一去联络,以免失密。

 古代不知多少密谋皆因失密而惨败。

 陈景和浑浊的思绪瞬间变得清朗,难怪别人能当大帅呢,统管全局的战略思维就是比他想的周到。

 他顿觉文思泉涌,疯狂写下自己所知道的相关信息。

 当他一口气写完大量信息后,诸位大帅副帅立刻拿上稿纸瞄了一眼,似乎觉得难以背诵下来,便将稿纸塞进怀中、衣袖。

 “我们出去

办点事,你在这不要走动。若是有人来召你,你就老老实实跟着走……”

 留下这样一句话后,十余位大帅副帅们走出营门。

 当所有人的背影消失在眼前,陈景和才回过味来。

 有必要这么急去联络名单上的兄弟吗,而且大帅副帅们一起行动,也太过招摇了吧?

 尽管太阳渐渐升起,街面上的巡逻逐渐减少,但十几位背嵬军高层一齐行动,要是不小心暴露踪迹可就全完了。

 还是说这是以“乱变”应“不变”,发挥背嵬军自身的奇特属性,使得李将军不会产生疑心?

 也许是了。

 眼下到了背嵬军全员的活动时间,大量“奇奇怪怪”的士兵都要在城内外造作,就像细作混入闹市区,越热闹才越安全。

 那大帅的后半句是什么意思?

 有人会来召他?

 难道是想即刻联络大量反明将领,召集他们的亲兵,在极短时间内凑齐上千精兵发动兵变?

 会不会太急了?

 而且在闹市发动兵变也容易受到阻碍,前后逻辑完全不符。

 陈景和感觉自己脑子要坏掉了,越想越复杂,索性放开大脑啥也不想,大帅要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

 果不其然,一段时间后,十名全副武装的战兵踏进营地召唤他陈景和。

 “请问是陈副将么?”

 虽然这伙人很有礼貌,但浑身散发的精神气颇有黑旗营、背嵬军精兵的感觉,透着若有若无的游刃有余。

 “是我。”

 “跟我们走一趟,我们奉命将陈副将安全带到指定地点……”

 “指定地点?”

 陈景和没敢多问,也不敢擅动。

 虽说这些人应验了大帅“召人”的话语,但他不确定这些人是不是“自己人”,于是老老实实随他们离开。

 只是走到一半,陈景和忽然发现有些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