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呼百应余沉香

第二百五十六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第3页)

 他俩还活着!

 他已经被大军护送到宁远。

 朱由检忽然想起王承恩刚才所说,李将军率军救驾。

 “李卿打赢了!”朱由检的声音在颤抖,抬起的手指虚指王承恩的嘴,期盼对方说出更多暖心的话语。

 “是啊陛下,李将军以少胜多打退鞑子数百里,阵斩两万三千四百鞑子首级,又是一场大捷!”

 王承恩又继续低着脑袋汇报诸多
 

文武报来的细节。

 王承恩绘声绘色的表演,仿佛复刻一场精彩绝伦的大决战,说的精彩之处,还会假装自己是威武的大将军高举长矛,将敌人挑翻在地,一会又假装自己是讨饶的鞑子,一字一句尽显怯弱卑微。

 王承恩的精彩演绎恍若一枚炸弹在朱由检脑中炸开,闹得他颅内嗡嗡作响。

 双手反复握拳松开,朱由检闭上双眼品味大捷的细节,急促地吞吐着呼吸,像是差点溺死的落水者爬上岸边,拼命呼吸新鲜空气驱散窒息感的阴影。

 他活下来了,奴酋败了!

 “好!好!好!”朱由检连呼三声,旋即高举双拳,如同考了满分得到嘉奖的孩童兴奋呼唤,“朕把东虏酋长黄台吉打败了!朕把皇爷皇兄都没能收复的辽东收回来了!哈哈哈哈哈哈!朕把东虏都打败了,我大明天下无敌啊!”

 “陛下洪福齐天,今日收复辽东已是功盖汉唐,天下万民都会传颂陛下的威名……”王承恩挤着五官弄出一抹讨好的笑。

 “哈哈哈哈哈!”一想到名留青史,朱由检就笑得合不拢嘴。

 忽然他好像想起什么似的,试探性地环顾室内一圈,“朕的心腹爱将李卿何在!他明知敌兵势众,还要冒险救驾!李卿不负朕,朕亦不能负他!快传李卿,朕要当面赏他!”

 “回禀陛下……”

 王承恩将文官告知的消息复述一遍,原来李卿心怀陛下安危,申斥文武把陛下护送回辽西安全之地,自己则带领数万兵马重返辽东,追杀周边地区的鞑子余孽。

 只为有朝一日给陛下献上稳定且安全的辽东。

 “李卿刚历血战,又要疲于奔命,真是大忠臣啊!”朱由检仰天长啸,眼中泛起热泪打转。

 他真的,我哭死。

 “李卿为朕效忠卖命,不知付出多少血汗。复辽救驾之功并赏,朕给他一个公爵想必能无人有怨吧!王大伴你觉得呢?”

 “啊?”王承恩神情一缩,忙不迭表示自己只是皇帝家奴,不敢妄议朝政赏罚,还是请来诸位大臣共商国是吧。

 于是朱由检盛情之下接受了这条提议,宣布在宁远召开一次临时赏罚大会。

 即便南路军将士的功劳毫无争议,还是有大臣鸡蛋里挑骨头,表示加封李牧国公爷太过惊骇。

 自嘉靖朝以来,以军功封爵的文武官将少之又少。而爵位毕竟是可世袭的,不可轻易赏封出去。

 即便有文武可以因功封爵,也要用一些虚衔压一压,以免赏无可赏。

 谁料朱由检一开口不是伯爵赏格,居然是公爵,连背嵬军主帅也要加封侯爵。

 文臣义正言辞地提出,“奖赏太厚未免大涨武夫胃口,眼下我大明精锐折损大半,几乎无人可用。

 关外东虏虽平,但关内流寇日渐做大——闯贼打着‘不纳粮’的口号已夺关中三府,韩王一家被杀。西贼也攻入江西。

 无论关外鞑子余党,还是关内流贼四起,都需要仰仗黑旗营、背嵬军两部悍卒。

 可若是李将军、章将军日后再立奇功,陛下如何赏赐?

 赏赐少了,武将心中生怨,徒增不臣之心,若是再要厚赏,难道要给李将军裂土封王吗!

 要是给李将军封了郡王,他麾下士卒日渐不满,期盼再进一步夺了这天下,到时陛下还能到哪去?

 此乃臣的肺腑之言,肯定陛下三思啊!前宋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历史之鉴犹在眼前啊。”

 朱由检心中忽然咯噔一下,似乎不经意间打开一扇他一直刻意回避的大门。

 又好像是量变引起质变,过去他不想在意的问题,已经严重到他视而不见也无法回避的程度。

 无论是黑旗营,还是背嵬军都已膨胀成庞然大物。

 

 朱由检仔细思考这个问题,但终究会陷入“不用他们用谁平贼”的尴尬境地。

 用错了督抚猛将又会再败,而大明这座破屋子还能经得起几次大败?

 可要是继续用此二部强卒,这大明江山迟早变换颜色,不管姓李,还是姓章,都跟他老朱家再无半点干系。

 一想到杜家屯上吊的悔恨也许会重演,朱由检便竭力压制对功臣的愧疚。

 不是他不想赏罚分明,实在是良将功高盖主,使他不能不防。

 于是他这一次妥协了,只给章献忠加从一品的太子太保虚衔,世袭辽阳千户,给李牧加封忠义伯,终身不世袭,世袭锦衣卫百户,年俸一千石。

 至于如何处置愈发“膨胀”的二部实力,他还需要好生想想。至少在二部彻底稳定辽东之前,不能轻举妄动。

 望着屋外淅淅沥沥下起的小雨,朱由检心中暗叹——

 李卿,章卿,非朕不信任你俩,而是为了保全你们的性命,不得不为你们考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