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呼百应余沉香

第二百四十九章 滑稽(二合一大章)

 与会人员没到之前,李牧静静坐在主座上,身披一套鱼鳞般的重甲,金色纹饰从衣领发端,涂满整个胸前罩面与双肩披膊,肚腹的“虎头”紧紧咬住环绕腰身的皮带。

 一顶金色兜銮压在头上,打磨光滑的盔面反射出寒凉的金属光泽,盔顶一根红缨随着脑袋摇摆而轻微晃动。

 冬阳犹如流动的琥珀一般照进屋内,细小的尘埃在光线照耀下跳跃。

 李牧望着翻飞的尘粒,心说黄台吉还真是给他布置了一道难题。

 他不清楚鞑子主力兵力究竟多少,但有一点明白。

 明清战力差距不大,但敢战意志与士气天差地别,鞑子能困住西路军六万大军,该有八九万兵员,乃至更多。

 李牧暗忖自己手头上能掌握的战兵也就三万五千,背嵬军抽调一两万人过来,总兵力也只有五万余人。

 五万人对抗十万鞑子,优势在敌啊。

 换做一般人可能会杀死报信的斥候,然后假装没收到情报,坐视西路军惨败,接着稳住辽东各城,竭尽全力打退鞑子的反扑,然后趁着天子丧命,或是做“留学生”的混乱空隙夺取天下。

 但李牧不这样选。

 朱由检做事急躁、乱杀督抚,又屡次加税逼迫小民,对不起那些为朱家卖命的忠臣,对不起天下万民,但唯独对得起他李牧。

 即便朱由检给他升官多有“利用”的心思,但短短时间给他拔升到左都督、授平贼将军印,他至少要救驾一次还完这份知遇之恩,至于日后事态如何发展再论。

 而且西路军还有“同心会”的老兄弟,总不能有福的时候同享,有难的时候不能同当吧。

 那叫虎大威、杨国柱这些“同心会”的叔伯如何看待?

 何况西路军六万大军被鞑子击败收编,顷刻间就能补充数万壮年丁口。

 黄台吉再手握大明天子这张牌,相当于玩家数次大战白打。

 战狂玩家当然希望继续乱战下去,有鞑子能杀何乐而不为呢。

 可与其到那时再让辽东军民受二遍、三遍苦,不如趁现在西路军尚未溃败,鞑子也没有恢复元气之际,冲上去跟鞑子斗狠换命。

 他手里有十二万天命值,上一面战旗的时效还没结束,完全有实力跟鞑子硬碰硬。

 这天下什么时候都可以去夺,但眼下李牧一定要打残这头祸害华夏数百年的饿狼。

 鞑子必须死!

 李大帅的召集命令很快传递每一位受邀文武,数十名文武官员迅速赶来盖州卫城衙门。

 文武官员垂直于李牧坐成两列,数十名黑旗营战兵身披重甲,分别紧贴墙壁站立。

 两百标兵守在堂外,五步一岗的走廊鸦雀无声,整个衙门、厅堂都被精锐战兵守护的严丝合缝,就算是一只老鼠也别想偷偷闯进来。

 李牧打量着左右两边座位的文武官员,饶是文官那一列有大量空位,武将们也不愿列席就坐,而是搬来座椅来到其他将领背后。

 李牧心说,明末的文武矛盾真是尖锐,哪怕武将那边都快坐满也要做到泾渭分明,未来正好让背嵬军利用这一点。

 抛开这个念头,李牧啜饮一口温茶润润嗓子,接着宣布军事会议正式开始。

 会议的主题很明确:皇帝的部队被鞑子主力包围在杜家屯,距此大概两三百里,李牧决定联合背嵬军一齐出兵救驾。

 不许有人反对出兵,只能谋划如何打赢这一仗。

 不少文武虽在路上风闻一些蛛丝马迹,但直到此刻才算确认皇帝被围的紧急消息。

 皇帝被围的消息引起轩然大波,霎时间屋内人声鼎沸,议论纷纷。文官们捶胸顿足,埋怨皇帝不该以身犯险。

 万一出现第二例天子沦丧敌手,大明
 

江山就要完了。

 而南路军战力不过三四万,如何打得过鞑子主力?

 “肃静!”李牧愤怒地哼了一声,“与出兵事宜无关的废话莫要再说!此刻西路军正被鞑子围攻,奴酋俘虏了陛下,势必南下消灭我们所有人!唇亡齿寒,救西路军就是救我们自己!”

 众人闻言一呆,议论的声音戛然而止。

 黑旗营打过的多次胜仗无形中拔高李牧的威望,主位上的年轻人已然成为他们的主心骨。

 眼下也只有黑旗营主帅有能力,有威望,有权限带领他们走出困境。

 有人张了张嘴,欲言又止,最终还是垂下脑袋闭口不言。

 李牧敏锐捕捉这个细节,心想对方肯定要说“干脆不救皇帝”。

 不过勤王救驾是古代王朝政治正确之一,除非皇帝已然落入鞑子之手,将官们还能推脱鞑子远遁草原难以搜寻。

 能救不救,会是一笔抹不去的污点,要是皇帝还活着,事后一定清算打算不救的“逆臣”。

 “李都督打算出动多少兵员救驾?”兵备道原地站起身,率先提出疑惑。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想要集结兵力,首先要做的就是筹集粮草物资和辎重马骡。

 “南路军四万五千战辅兵。背嵬军出动两万兵马,总计六万五千人,再带大小口径火炮十四门……”

 李牧早已打好腹稿。

 他抛开其他将领的辅兵、新练的辽东民兵不要,只信自己编练的民兵队。

 就算一万民兵战力一般,拉去战场跟在玩家屁股后面见见血也是好事。

 “若是奴酋围住陛下不打,反而集结主力直扑我们这支援兵,再派轻骑截断我军后方粮道,该当如何?”又一位文官提出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