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最后的轻语(二合一大章)(第3页)
黄台吉抛出数条谋划。
辽东平原是守不住的,诸位王爷务必振作老家赫图阿拉。
一旦明军围剿大军起来,所有人就将庄田奴隶、粮食、器具全部搬去老家。
至于贫寒的老家缺少供养大军的粮食,并不难解决。
若是他能活着走过回家的山路,那么多尔衮就跟济尔哈朗去拿下整个朝鲜。
眼下大清已经没有国威降服朝鲜,只能用武力征服他们的领土,迫使朝鲜人的物力、人力为大清所用。
朝鲜一国起码有近千万的人口,八道农田,正好给大清起死回生之用。
说完这些,黄台吉有意屏退一众中上层贵族将领,只留爱新觉罗家族的兄弟子侄。
他告诉这些爱新觉罗子侄,征服朝鲜也只是权宜之计。
南朝不会放任他们征服、消化朝鲜八道,那些朝鲜人也会游击反抗。
他真正的用意是抢朝鲜一波粮草与奴隶,随后全家一齐搬去漠南草原。
背嵬军虽然悍勇,明军虽然人多,但他们的骑兵数量不够多,不可能追到草原。
大清的骑射基本来自海西女真与蒙古部落,但不代表大清勇士不是骑马民族。
既然他黄台吉做不成辽东平原的皇帝,那就去草原做游牧的王!
只要爱新觉罗家守住八旗的核心力量,征服更多蒙古部落,就能再创昔日铁木真的辉煌。
如果他黄台吉还能苦撑数年,一定为子侄们打下一片广阔的草原。
他嘱咐兄弟子侄们一定要“善待”那些汉官、降卒。
这些汉人剃发背叛南朝,已不为南朝所容,只能死心塌地跟着大清走到底,给他们抬入汉旗,将他们看作荣誉满洲人,定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反那些蒙古八旗原先是大清的铁杆助力,眼下大清国运衰颓,这些蒙古人一定生出不轨意图,甚至重新勾连南朝皇帝。
诸位兄弟子侄应当多多与蒙古酋长联姻,表面双方绑定为一家,实则密切监视他们一举一动,甚至用汉官汉将监视他们,以确保满洲八旗的独尊地位。
黄台吉还有好多好多战略,但都说不完了。
那股浓烈的疲倦感犹如潮水般席卷而来,他眨眨沉重的眼皮,轻声说道,“撤军吧,我大清的骨血不能再流了……”
多铎跪在床前,请求陛下再派他冲杀一次,他能带队杀掉那些该死的乐师,就能再杀更多背嵬军兵卒。
更多贵族跪下来,就像那些将士们劝说高欢再冲一次玉璧。
黄台吉深知这只是一种安慰,一种不肯承认失败的倔强。
触景生情的黄台吉剧烈咳嗽起来,抬起颤巍巍的手臂指向帐口,竭尽全力吼出一嗓子,“撤军!”
一口咆哮几乎耗尽好不容易恢复的气力,他无力地躺下,整个人仿佛衰老十岁,犹如一棵枯树嵌入床榻深处。
豪格与济尔哈朗将其他宗室全部赶出,最后贴在黄台吉嘴边,聆听撤军的相关布置。
待所有宗室贵族离开营帐,身边只留一批贴身护军照料,黄台吉吃着护军递来的热粥,双眼掠过床榻、营帐,哀戚地看向营帐门口。
即使不愿意承认,但黄台吉明白。
他入主中原的梦彻底碎了。
残存的九万大清将士决定绕过背嵬军撤退。
他们依照黄台吉的空营策略,夜间行军撤退,白天照例放几次红衣大炮迷惑背嵬军。
清兵来不及带走死在“玉璧”之下的友军尸体,只能任由背嵬军凌虐。
步卒先走,骑兵在后,夜间疾驰数十里,等待白天再慢慢整顿队列。
直到背嵬军登山望远的观测员发现清兵退走大半,已是数日之后。纵使背嵬军出兵追赶,也没有多余的战马追击。
尽管没能在清兵撤退之际,尾随屁股后面再咬一波,但诸位兄弟都知道,截止目前取得的战果已经足够。
“杀猪坡之战”这是一场来之不易的酣畅大胜,放在全战系列游戏里绝对是一等一的“史诗大捷”!
而这一切的胜利不仅是每个人的拼死奋斗,还有构思这场战略战术的指挥官。
“何鲁司!”有人冲着何鲁司大喊。
他们飞跑过去,捧起刚刚下山的指挥官,将他抛飞到半空,落下接住,再抛飞起来……
“战帅何鲁司!战帅何鲁司!战帅何鲁司!”
“噢噢噢噢噢噢!我们打赢狗鞑子了!”
“我们起码杀了三万鞑子,要是数完首级,怕是超过四万!阵斩四万首级,我们就是大明1k6的阿斯塔特!”
“战帅永远健康!”
“战帅!战帅!战帅!”
兄弟们围绕着『何鲁司』发出庆祝般的呐喊,乐器与歌声响彻。
顺利打跑建奴的六千玩家准备开始分流,一部分坐船赶往萧家关堵路,一部分坐船前往辽中平原,剩下的主力部队收拾战后残局,等待下一批物资抵达就北上盖州,乃至整个辽东平原。
“这下我背嵬军的名声不比乞活军差了吧。”
“差?此战过后,我们必定力压乞活军,成为大明当之无愧的第一强军!”
“什么叫一战成名天下知,今后每个人北方人都会传颂我们的名字!高举我们的镶黑战旗!”
何鲁司看了看欢呼庆祝、收拾战场的兄弟,又看了看遥远的北方。
他握紧拳头指向北方,握拳的指头忽然伸出一根食指,绷得笔直。
他附和着兄弟们的欢呼呐喊声,自己在心中附和一句战帅何鲁司。
嘴上却斩钉截铁地低吼,“沈阳!”
……
这边玩家忙碌杂事,推进着新的主线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