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呼百应余沉香

第二百三十一章 来呀(二合一大章)(第2页)

 “哎呀,差点忘了。都让开让开,这毕竟是对面的使者,该有的礼仪还是得有的。”

 说话人连忙驱散一众粗鲁的糙汉子,亲自扶起满身是灰的使者先生,拉着他走到一处临时围帐细谈策略,又命人递来一杯温热的茶。

 死亡威胁与突然礼遇形成强烈反差,感受着手中温热的清茶,胡贡明还以为仅凭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说动敌兵将帅。

 毕竟背嵬军未来是大清的潜在盟友,万一哪天背嵬军真的闯出一片天地,而满清国运日下,胡贡明也能凭借今日的善缘改换门庭。

 哪怕背嵬军选择死忠到底,用将士们的性命换取“忠义”名声,那他的建言也没法给将死之人派上用场。

 念及此处,胡贡明也就倾囊相授了。

 他表示当初老汗入主辽东,便是打着杀官为民、均田屯垦的政策,吸收大量对大明不满的辽民加入大金政权。

 只是后来努尔哈赤翻脸不认人,任由女真人抢占汉民土地,使得汉民地位一落千丈。

 最终奴隶主庄园取代“均田政策”,导致民族矛盾压倒阶级矛盾,一直到黄台吉上位更换策略,才缓解内部矛盾。

 所以背嵬军要想站稳脚跟,务必以广阔土地拉拢中下层辽民。

 那些南朝派来的文臣武将自恃复辽的胜利者,势必贪婪兼并,闹得民怨沸腾。

 此为一怒。

 而南朝即使收复辽东,也断不会根绝三饷加派——关内仍有诸多流贼须剿,刚收复的辽东也不能幸免。

 奴酋在时,辽东百姓艰难求生,大明回来了,百姓仍旧艰难求生,那这辽东不是白收复了么?

 此为二怒。

 背嵬军若真收复辽东,必定是辽民眼中的英雄,加官进爵都是小的,辽地军民皆对背嵬军心悦诚服。

 只是背嵬军诸位将官凭借复辽之功身居高位,位极人臣也只差临门一脚。

 明廷不愿再现“李成梁”镇辽东、养寇自重之祸,势必削权夺兵,将背嵬军拆得七零八落,派去围剿流贼耗空骨血。

 背嵬军被调走之前,可借“朝廷残害忠良”、“赵构莫须有滥杀岳武穆”、“英宗皇帝冤杀于少保”大做文章。

 此为三怒。

 如此酝酿一些时日,只要背嵬军备好粮食军械,便能登高一呼拿下辽东,乃至攻取辽西,打破山海关,入主中原!

 “好好好!今日得听先生一番鞭辟入里的见解,如拨云见日,令何某茅塞顿开。”副帅连连点头鼓掌。

 胡贡明也有些自谦地行了一礼,声称只是自己的一丝拙见罢了,何副帅能虚心求教,仔细聆听,才是真正要做大事的英雄人物。

 “只是何某还有一事不明,还请胡先生教我……”

 “何副帅请说。”

 “奴酋既能派你来说和,可见虏兵损失惨重,已没有战前悍勇锐气,不敢再撞我兵防线。

 要是我兵主动出击深陷重围而战死,奴酋见我损失惨重,应当还会派遣重兵撞我阵线,再损一批战兵……”

 “啊?”

 胡贡明微微一怔,何鲁司的自问自答叫他摸不着头脑。

 难道背嵬军还有预备队,打算诱敌深入继续绞肉?

 还是说背嵬军已无可战之兵,准备以死明志气,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

 “何副帅,你我不必以死相拼啊。”

 胡贡明不知道背嵬军真实情况,但脸上还是流露出两败俱伤的难堪之色。

 这点细微的变化随即被何鲁司察觉,他按捺住心中的喜悦,淡淡说道,“去告诉奴酋,我背嵬军愿与他携手共图伪明江山……”

 “幸甚幸甚,如此一来,我也能回去……”

 胡贡明话音未落,原本嬉闹的营寨登时变作血腥战场,惨叫与厮杀声不绝于耳。

 所有使者随从被四面包围,刀剑碰撞,鲜血四溅。

 胡贡明下意识回头去看何副帅,却发现一把钢刀直入胸口,穿膛而过。

 胡贡明满脸不可置信,喉头呛出一股股热血。

 “为什么……”这位方才都与他相谈甚欢的何副帅,此刻却对他毫不犹豫地痛下杀手。

 “提前去阴曹地府等着,以后见了那些鞑子王公贵族,告诉他们——我要他们脑袋共图伪明江山。”

 何鲁司利落抽出钢刀,飞溅一地鲜血。

 胡贡明虚弱地向后倒下,胸口的贯穿伤汩汩流出血水。

 他扭头看向使者队伍的随从,数十人躺在地上浑身瘫软,已是一群没命的软脚虾。

 ……

 使者没有回来。

 黄台吉等了许久也没人回归,但在谈成之前,十万大军也没有再度进攻的悍勇之气。

 直到某日清晨,丘陵一带笼罩浓密白雾,众人才依稀看见晨雾中走出一骑。

 战马走的很慢,像是餐后消食的闲庭信步。

 战马走进众人的视野,马背上驮着一人,透着一股朦胧的血色。

 后面的贵族们透过千里镜远望,靠前的八旗则直接骑马奔出营地。

 待乘马驮着骑手靠得更近,众人这才发现视野中的朦胧血色是这骑手与战马流下的血。

 骑手身前绑着几根短矛固定身躯,身上像是被血水泡透一般尽是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