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呼百应余沉香

第二百三十章 俺寻思能行(二合一大章)(第3页)

 最后就算几人包围沈志祥一人,也有闲心划拳比试一番。

 “该死!”

 眼见自己被小瞧,沈志祥挥刀劈砍这些该死的敌兵。

 谁料他砍死两人,剩下一人正好没了争议,坏笑着猛扑过来钳住他的身躯一齐倒在地上。

 “滴滴滴,下山观光车要开动咯——”

 “无敌风火轮!”

 随着一阵异口同声的欢闹声,数名死士拖拽沈志祥等人向下翻滚。

 “噢噢噢噢噢噢!”死士们兴奋地叫吼着,仿佛完成人生重要的扮演。

 沈志祥只觉天旋地转,四肢拉扯,脊背每一次轮换撞击都像火焰在烧。

 饶是他与背嵬死士狠狠撞在树干上弹飞,几乎撞飞他体内的灵魂,死士依旧不肯松手。

 那手脚恍若四根软钢,死死困住他每一寸骨头与血肉,就算是死也要把他一同拽入地狱。

 最后他们一同撞在一棵粗树上,恍若连体婴儿被一线分离,两人都死了。

 那死士心满意足地闭上眼睛,嘴角含着微笑,沈志祥瞪大的双眼却呆呆地望着天空,仿佛在临终之前都在思考一个没有回答的问题。

 无数负伤的伤员带着恐怖的消息退下,后排士卒看着一个个敌我的尸体滚落下来。

 时不时还有背嵬军疯子从树杈跳下激活炸弹杀伤清兵,主将沈志祥的尸体也被清兵发现。

 这一路清兵溃散了,他们哀嚎着搀扶队友狼狈逃回营地,有人忍不住回望这座丘陵。

 它好似一道布满杀机的迷宫,任何人爬上去都会经历无尽折磨。

 另一边攻山的部队也很惨,虽然没有陷阱,没有机关,但上千背嵬军结成盾阵,一步步向下推进刺击,还时不时抛掷“陶罐炸弹”轰击投掷标枪杀伤清兵。

 至此,三路齐攻的清兵再度狼狈逃回,四万五千战辅兵出阵,仅剩两万五千逃回。

 那些撤离缓慢的伤兵再次被疯子趁胜杀出,全部斩于清兵眼前。

 数千背嵬军依旧跑到阵前耀武扬威,高举流血的首级欢呼蹦跳,旋即将这些首级堆积起来,就连先前堆积但被打散、抢走的京观也重新铸造一遍。

 这次黄台吉手下还剩十万大军,但阵前却多了三座脑袋搭建的“肉山”。

 如果说第一轮进攻还有试探意味,第二轮进攻完完全全打出背嵬军的韧性与强悍。

 背嵬军构筑的堵路防线恍若一座不动的高山,纹丝未动。

 王公贵族们全程观摩战场的所有细节,心中的情绪五味杂陈。

 原先受辱的愤怒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遭遇强敌的焦虑,此路不通的恐慌,以及兵员不断降低,而敌人却巍然不动的恐惧。

 即使多尔衮、豪格在关内见识过黑旗军的悍勇,早有心理准备,心中的震撼与惊骇还是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背嵬军远比年初的黑旗营更加迅猛强悍,不是一黑顶五虏的战力,而是一黑杀十虏的人形高达!

 多尔衮都不敢想象那位练出黑旗营的李小将,究竟还有多少如此强军。

 若是此人练出五万黑旗,别说收复辽东,就算横扫天下也能轻松办到,简直天下无敌!

 与多尔衮、豪格相比,没打过背嵬军的济尔哈朗与其他宗室直接丢了魂。

 好似下巴脱臼一般,嘴巴张的老大,济尔哈朗呆呆地呼吸吐气,发出呼呼的声响。

 他傻傻盯着狼狈逃回的败兵,痛苦的哀嚎声在营地上空回荡。

 背嵬军的悍勇比他见过十倍明军还要狂,还要猛!

 黄台吉也差点丧失皇帝的矜持,大喊大叫起来,第一句高音量的话语开口,他便有意收敛音量。

 他看着清兵冲进壕沟,爬上丘陵,一切本来顺利推进。

 就算此战伤亡惨重,也能耗空背嵬军的人力。

 可是背嵬军的疯癫简直超出他的理解。

 背嵬军疯癫起来连自己人都杀——等到敌我缠斗在一起,放火烧死所有两脚生物。

 更可怕的是那些被队友出卖的背嵬军居然毫不畏惧,黄台吉透过千里镜,都能瞧见这些人是主动“入局”的,只为诱惑清兵派出更多兵员加入战斗,然后被火焰一锅端。

 就好像背嵬军所有士卒的命都不是命,太铁血,太冷酷,残忍到黄台吉都觉得不忍。

 背嵬军究竟派来多少人马堵截后路?

 经过这一轮激烈厮杀,黄台吉没觉得背嵬军人数有所下降,敌人的士气也依旧旺盛,丝毫没有友军战死的悲戚感。

 难道情报有误,背嵬军精兵不止四五千,而是一两万人?

 倘若背嵬军真有一两万精锐,黄台吉手中士气受挫的十万大军,恐怕难以攻杀过去。

 而且经此一战,诸多主战的王公贵族大多改变态度,纷纷感叹撼山易,撼背嵬军难。

 尤其是那些外藩蒙古的酋长,已经在他耳边旁敲侧击绕路的事宜。

 尽管黄台吉派出去侦察辽南的探马还未回归,但绕开这条北返盖州的捷径,从萧家关、镇江堡饶回辽中平原已是一种选择。

 黄台吉不禁觉得可笑,十万大军在数千敌兵面前只能狼狈绕路。

 他建立大清以来,何曾尝过如此耻辱!

 这又不是巍然不动的山海关,只是背嵬军用泥土、壕沟构建的一条简陋的防御工事罢了,却像天下雄关一般挡着众人不能前进一步。

 就算所有人达成一致,选择绕路回家,也是条半数是山的艰难道路。

 眼下秋季渐深,气候愈冷,一旦途中骤降大雪,十万大军出现非战斗减员,又能逃回去多少人马,八万,七万?

 一旦大清的核心力量削弱,依附大清的部落、朝鲜皆会反叛,到那时他黄台吉还能做这个大清的皇帝么?

 黄台吉估摸着背嵬军此战应当损伤不少。

 给一位伤筋动骨的残兵递出和谈的信号,应当是雪中送炭的关键之举,直戳背嵬军主帅的心窝。

 他相信背嵬军不是忠心为国的“义士”,而是心怀鬼胎的野心家。

 与其斗得两败俱伤,让大明的小皇帝坐收渔利,不如双方暗修协议,瓜分大明疆土各为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