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呼百应余沉香

第二百二十五章 选择是门技术活(二合一大章)(第3页)

 背嵬军杀得鞑子,他们照样杀得鞑子,这天底下不是只有背嵬军、黑旗军能打,他们一样能建功立业,收复失地。

 他们过去那般恐惧鞑子,也只是心病而已,几次酣畅大胜就是最好的良药。

 如今药到病除,他们两万多人足以暴打万余鞑子,收复盖州,海州也是指日可待的事。

 若是能留下辽南之地,他们几人都能被“封”世袭辽东的武职,随之而来的武职军田也不会低,起码五千亩起步。

 即使军田都由军户耕种,他们

只是间接控制田亩。收取“军需”的额度以及用途,却全由他们自己说了算。

 这年头卫所军户就是武将的农奴,能不能打不重要,最重要是给将爷种田多产出些粮食。

 几员将领互相恭维奉承,明明是参将,游击,却被叫作副将,总兵,好似拿下几座重镇一般提前庆祝。

 至于打到盖州,奴酋可能派兵支援?

 他们走出复州好几天才收到奴酋率领主力包围锦州,兵部要调辽南兵马驰援辽西的“滞后消息”。

 双方主力都在激烈厮杀呢,奴酋哪有余裕顾及他们。

 纵使奴酋听闻辽南变故,派遣一部偏师驰援盖州。

 要是派少了,过不了他们这一关。

 要是派多了,他们拔腿就跑,再说除非辽西明军都是吃屎的,不然任由奴酋派遣重兵回援么,不知道反击么?

 稳居后方的背嵬军也打算坐船前往辽中平原,正好牵制奴酋派回的援兵,他们根本不担心遭遇奴酋援兵。

 “收复失地的功劳不能由那姓章的都得了!我们的风头不能被他们盖过!”

 怀揣着高歌猛进的喜悦,两万余官军一头扎进一处狭窄丘陵之间的山道。

 抚标副将正疑惑间,忽然听见山林之间传出一阵激烈的号角战鼓声,一面独属于满清皇帝的三角大纛旗赫然出现人前。

 那旗帜由黄缎制作,杆高一仗六尺一寸,旗中绣一条五爪金龙,环绕流云。

 明军众将士顿时惊呼,本该在辽西与边军激战的奴酋,怎会突然出现在此!

 山林间人影绰绰,夹杂着步军来回交错的脚步声。

 震耳欲聋的喊杀声接连响起,恍若两顶大山齐齐倾倒压过来。

 突如其来的伏兵杀得官军措不及防,原本还心存壮志的两万六千瞬间溃败。

 “快逃!”

 刀剑破空与惨叫声飘荡在山林窄道,中军后卫顾不得友军安危,纷纷转头逃跑。

 然而黄台吉精心布置“诱敌策略”,岂容明军从容退却。

 数万精骑、骑马步兵尾随追击,直把两万余明军杀得战损过半。

 残存的万余溃卒与败兵犹如没头苍蝇一般,也顾不上地形与山道,直挺挺闯进一片没路的山沟。

 趁着敌兵尚未形成死围,标营副将赶紧命人将骡车摆在阵前,又深挖壕沟布置拒马。

 “骄兵必败,骄兵必败,我怎么就不懂这浅显的道理啊!我该死!我该死!”

 一员参将拼命甩打自己耳光,双眸中的惊恐仍未消散。

 “周参将别这样……你我不知奴酋回援的情报吃了败仗,实乃天意。”

 “早说过不能轻举妄动,等友军休整,再会合保定、南直的其余援兵,补齐粮草器械再北上,何至于被奴酋伏击!”

 “早知道,早说过,这种事后诸葛亮的话不要再说,徒惹人烦……你不也想着斩获更多首级,才跟着大部队混过来了么。”

 “唉!现在吃了大败,又被奴酋困死在山沟,我们的存粮最多支撑十日!”

 “还能吃拉车的骡马,支撑二十日亦可。”

 “苦撑又有何用,奴酋不会放着你坐困此地,一旦他们运来红夷大炮,三两下就能轰开骡车大阵,那时我们就……唉,冒进误事啊,鞑子一路溃退竟是引诱我轻兵冒进,中计了……”

 “但愿逃出去的兵卒能告警复州的守军来援。”

 “复州守军加上背嵬军拢共才一万四五千人,背嵬军再强还能一个打二十个?

 奴酋御驾亲征过来,身边必有十万大军,一万四千打十万?唉,我们都要死在这了。”

 其实还有一条活路存在众将心中。

 投降满清。

 只是大伙经历一时惨败,还没彻底绝望扭转心态,这种劝降的话语谁也开不出口。

 万一有人说出来,但大伙没达成共识,第一个提案人就会被死命提防,乃至当场暴毙。

 他们此刻只能期待败卒把消息传递回去,让朝廷知道这里还有一支“忠军”等待救援。

 ……

 然而溃逃的败卒几乎被清骑斩杀、俘虏。

 只是让黄台吉意外的是,这支敌兵队列竟无一人是背嵬军精兵。

 他亲率数万清骑长途奔袭到盖州,接着精心策划一记诱敌伏击的策略,就是为了包围背嵬军将其全歼。

 只要伏击歼灭数千背嵬军精兵,大清的国运还能

继续蒸蒸日上。

 没想到正主不在,只捕到一群臭鱼烂虾,还有一群“喽啰”坐困山沟,俨然一副顽固到底的模样。

 背嵬军,背嵬军,你们击败征南大军,为何还能如此谨慎小心,数日时间都没走出复州。

 大胜而不骄纵,胜敌而不冒进,瞻前而不顾后,不计较一城一池得失,专心杀伤大清有生力量。

 这份智慧与勇武并存,谨慎与激进同在的灵气简直像妖怪!

 不过这些都不是问题,后续的步骑还在赶来,红衣大炮也在队列中运输。

 只要重炮一到,任何城池都会在炮弹下逐渐崩裂,辽南诸城都将重回大清怀抱。

 而他亲率大军,外加辽西、辽南退回的部分兵马,总计十余万大军便是为了一战灭绝背嵬军。

 他不允许南朝出现胆敢与大清野战的勇士,如果一战灭不掉,那就打两战!

 他命人释放数十骑明军,任由对方回去报信。

 望着数十骑败卒仓皇逃离的背影,黄台吉遥望南方的天空。

 他倒要看看,背嵬军仅剩些许兵马听闻友军被围,是会不顾生死、揣着“杀虏报仇”的复仇之心北上与他拼死一决。

 还是不顾友军安危放弃复州金州之地,退往旅顺等待朝廷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