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呼百应余沉香

第一百一十三章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第2页)

 还是安陆山开口给他缓解了尴尬——

 “因为藩王士绅兼并土地,让太多本该有地的农民变成了饥民、流民,吃不饱饭的饥民遇到绿林好汉登高一呼,便会揭竿而起。

 好比是这一盘糕饼分给五个人,正好一人一个,但要是一个人独占全盘,另外四人就没了糕饼吃。

 我们要做的便是杀掉这个人,把四个糕饼分出去,自己只留一个糕饼,如此一来人人皆有,人人不怨,而我们也有资金维持官府运转……”

 抑豪强,均田地?

 孙岩心说这是古代就有的,但做官的人如何保证公平,保证自己不会给自己多分几个糕饼呢?

 “若一户田主靠着几代人积攒坐拥不少田亩,平日里也是老实本分,雇农佃租,不曾犯法,也在诸位大帅的该杀之列么?”

 “老实人积攒的基业都有定数,一代人勤恳劳作,加上一些精明经营,积攒下数十上百亩田产已是全力。

 就算是三代积累,也不过二三百亩田,一旦家族分户,这田土也就分出去了,这些人我们当他们是良家子,不仅不打压,反而会重用。

 可是那些士绅,哪一个不是坐拥千亩、万亩田地。而做过部堂高官的老爷们,家中田亩何止十万,皇亲藩王更是百万有余!

 他们若是告诉你,

并无土地兼并,也没有谋财害民,更无官绅勾结,是老老实实积攒下来的,你信吗?

 他们坐拥雄厚财富,不出钱粮保境安民,也不花钱赈济灾民,坐视官府崩塌,朝廷毁灭,谁强他们投谁,到了新朝就摇身一变成顺民,继续维持他的富贵生活,吃香喝辣。

 他们家中奴仆依旧困苦,庄内佃农依旧受盘剥,如此立起来的新朝与那旧朝又有何异处?

 我们便是要杀尽这些土豪劣绅,给世代受辱的贫苦百姓一个新的活法。”

 “新的活法”四个字犹如一支利箭穿胸而过,孙岩忽然觉得二十几年的人生仿佛活在迷雾里。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士的终极梦想,他参加科举中秀才,中举人,去做官,走的都是前人走过的路。

 可是官场腐败、陋规横行,他不想同流合污便只有寸步难行。

 别说造福百姓、顺便满足自己的治国理想,光是跟贪官污吏智斗,就占据他绝大多数精力。

 他殚精竭虑做官数年,也只能做点小修小补的“改良”,待他离任一去,所有政策也会被后来者推翻,到头来忙得一场空。

 当乞活军横空出世、大闹河南,他才明白腐坏的不止一个个“千里为财”的官员,而是整个天下都腐朽了。

 这就像所有顶梁柱都腐坏,只做些小修小补挽回不了大屋垮塌的命运,索性把大屋全数推倒,在废墟上重打地基,再立顶梁柱,造一间更大更稳的新屋子。

 即使这间屋子某一天会被岁月摧垮,那也是下一代后人要解决的,一代人做一代事……

 孙岩发现自己顿悟了。

 原先只能在迷雾中摸索前路的他终于看清世界,乞活军就是他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