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呼百应余沉香

第八十八章 威震山河(第2页)

 饶是乞活军大帅们不计较这些细枝末节,要给他记功,他也没脸笑纳给他的钱粮和兵员。

 于是在李过再三拒绝之下,乞活军只好笑纳所有俘虏,以及大部分钱粮物资,只给李过部众分配了一些钱粮与兵器奖励。

 乞活军从一万八千俘虏优中选优,挑选九

千编入作战部队,剩下的全部打散重组,暂时关押在各县的俘虏营强制劳动一段时间。

 等俘虏们值得信任时,再给他们分配土地展开军屯。

 如此一来,除开李过所部,乞活军全体战斗部队已达到两万七千余人。

 “是否休整一日再渡河解除息县之围?”李过指出眼下战斗还没结束。

 “不,息县战事已经结束,我军大获全胜。我军通过息县挖通的密道抵达城外,与我军夜袭官军的时刻相同,他们也在同一时间袭击围城军队并得手,此时也在收编败卒、清点战利品。”

 “解围了,息县也赢了?”

 李过疑惑不解,他与乞活军主力一直驻扎在光州,除了先前收到消息,声称士绅地主们蠢蠢欲动,即将组织族人乡勇暴动,所以派人疏散了周边百姓。

 其次便是凌晨,乞活军大帅要他做好出发的准备,天还没亮就率军出发。

 除此之外,他与乞活军几个大帅一直,这些天都没收到息县更新的战报。

 为什么?

 乞活军大帅总能这样,像是使用秘术一般,没有传令兵报信,就完成信息交流?

 “哈哈哈哈哈……息县解围,官军溃败。此战我军大获全胜,一战解除豫南危机,这下官兵只能退守城池,半个河南都是我乞活军的囊中之物了。”

 年轻的李来亨十分兴奋,仿佛看见一个崭新的政权冉冉升起。

 他以前跟着义父在闯王麾下征战,总没有落脚的根据地,今日一战过后,他们总算从奔波多年的“流寇”晋升为割据地方的“坐寇”了。

 五个州县拢共数十万人,按照十丁抽一,也能抽调一两万兵马。

 加上联军此时的战力,便是精兵数千、辅兵数万。如此军力攻打府城,乃至进取省城都是不在话下了。

 只是乞活军拼杀至今,怎么还没有称王的打算?

 有些义军刚打下几座县城就急忙称帝,什么王侯大臣册封一堆,一群王公大臣恨不得比朝廷还多。

 而乞活军却比那些猴急的义军谨慎沉稳太过,得胜至今都没有称王的暗示。

 称帝确实可以不急,但是总该宣告天下称王建衙,举办自己的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了吧?

 一伙军事集团要向地方政权转变,首先便是开科取士,广招天下人才填充治下的政务缺口,如此才能梳理行政、司法、税粮,征兵、运输等等一系列国家政务。

 眼下乞活军狠狠打土豪分田地,又狠狠公审一批卫所官与大户,算是彻底得罪了本地大户。

 要知道这年头能读书写字的,最差也是中上层殷实家庭,只有极少数苦哈哈凭气运和贵人,才可能踏出一条光鲜大道。

 没了读书人的支持,一方政权想要控制基层就难了。

 一群打江山的粗鄙武夫连字都认不出,根本不懂得治理地盘,只是依靠简单粗暴的施政方法勉力苦撑……

 由此李来亨觉得可以跟士绅们稍作缓和,并跟他们约法数章,并以此规范治下的新秩序——既保护贫民的利益,又能得到读书人的支持。

 李来亨知道义父是敦厚的老实人,也知道己部是闯军,对乞活军来说是外来派系,无法对这种“称王”、“开科取士”的政务大事插嘴。

 但也不妨碍他委婉提几句,说什么入秋天凉了,乞活军大帅该加身衣裳了,别的颜色都不好看,不如选一件黄色袍子,绝对保暖。

 乞活军大帅们,倒是听懂了他的暗示,但纷纷表示眼下不急。

 若不能打进京师做掉崇祯小儿,这所谓的王称不称又有什么区别呢,那些心向大明的士绅文人,根本不会支持非正统的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