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呼百应余沉香

第五十四章 没有人比我更懂阵地战(第3页)

 这一切都是敢战老兵的特征。

 李过粗略扫一眼,发现诸如这般的乞活军老兵不少。

 大部分站在最前排,少部分夹杂在民兵之中,恍若定海神针制住惊涛骇浪。

 原来如此。

 李过心说,难怪乞活军敢主动应战,原来是有充足的精锐老兵压阵,而这老兵的临阵气质远远胜过闯军。

 可是精锐老兵稀少且宝贵,为何要摆在前面,而不是放在中间压阵?

 到时候打起来,精锐老兵随时可以策应左中右三向,又不至于在第一波厮杀中损失惨重。

 毕竟民兵随时可以补充,但是精锐老兵却是死一个就少一个。

 李过看了看身边不远的乞活军大帅,后者站在一片土丘上眺望远方,手里拿着一个单筒望远镜。

 李过还在感叹乞活军能缴获“千里镜”之际,忽然瞧见三名骑手高举旗帜走出,缓缓来到战场中心。

 李过心知,这是官军“平贼”的惯例——

 双方派出使者象征性劝降一番,不管成败都能展现己方的宽宏大量,同时也能间接瓦解对方的死战之心。

 官军的使者果然还是老话——

 乞活军若能以礼来降,定能加官晋爵,享受荣华富贵。至于先前杀官屠绅的恶行,以后不可再犯。

 农民军最大的几股,张献忠、罗汝才、张天琳等人都已投降受招安,大明的剿贼形势一片大好。

 使者劝说乞活军不要冥顽不灵,否则押去京师千刀万剐。

 乞活军的使者便是那位画师。

 那年轻人啥也没说,只是张弓搭箭,射中了一名骑手。

 当中箭的骑手摇摇晃晃地坠落地面时,双方的战斗正式开打。

 两位幸存的使者赶紧勒马逃跑,见到招安无望的官军立刻点炮还击。

 只见几门小炮猛地喷出一口口白烟,数发漆黑的铁弹腾空飞起,划破空气发出尖锐如鬼的嚎哭声。

 一发弹丸落在地上跳起,接着撞在填土的棺材里,一发后劲不足落在战场中心,前滚了几百步缓缓停下,后面几发不是飞过联军的头顶,就是砸入棺材与侧立的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