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学新闻学的(第3页)

 “没错。”李明给出肯定的答复。

 华夏人民历来是热爱种田的核平主义者。

 侯君集用华夏的剑为华夏的犁取得了阳光下的土地,是天然的政治正确。

 开疆拓土的功臣,转眼就被捕入狱。

 要素拉满,不怕舆论不发酵。

 民意沸腾,加之军中必定也多有不满,双重挤压下……

 一想到李二被逼宫逼得焦头烂额的狼狈模样,李明就忍不住库库笑起来。

 …………

 从施粥摊借了几张长桌,孩子们就这么盘腿坐在地上,唰唰唰闷头写起来。

 大家虽然逃课、翻墙、打群架,但他们觉得自己还是热爱学习的好孩子。

 现在有了学习的动力,个个下笔如有神。

 在最中二的年纪,有什么能比伸(唱)张(反)正(调)义更能激发他们的热情呢。

 “不管用了手段、为了什么目的,殿下终于能让各位公子世子们好好读书了……”

 韦待价坐在角落里全程目睹,欣慰得都快哭了。

 今天他算是对这个小混不吝刮目相看了。

 这小东西,笼络人心、支使他人是有一手的。

 李明走到他身边,拍了拍韦待价的肩膀。

 “我看大家写得很认真哪,殿下的主意真不错。”韦待价恭维道。

 李明不说话,就这么盯着他。

 韦待价嘴角一抽:“是让我在边上看着,对吧……”

 …………

 “可这有我什么事,我为什么也要写……”

 韦待价提着笔,坐在长孙延和尉迟循毓中间哭笑不得。

 “他们毕竟还小,写的东西未必合我意,得有个人兜底。”李明语重心长地拍拍韦待价的肩膀:

 “为了将士们不会流血又流泪,有劳韦将军了。”

 韦待价一怔,苦笑道:

 “不愧是陛下的子嗣,天生就有让人心甘情愿卖力的能力。”

 接着,他正色道:“韦某必不负嘱托。”

 “唐军将士的冤屈能否得到伸张,就全系在韦将军的笔下了。”

 李明炖完一大锅鸡汤,最后补上一句:

 “还有件小事,同学们写完的所有文章,一会也麻烦你全部检查润色一下。”

 韦待价:……

 殿下果然是个混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