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榆关互市见闻(第2页)
“凡大宗买卖,皆在划定的集市内,辰时开市,酉时闭市,若遇争执,则有双方管理集市的官吏负责处理调解。”
武松对宗泽的态度很亲切,毕竟他出生在清河县,又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是河北东路人氏,自小就听闻过许多关于宗泽的故事,馆陶县离清河县也不远。
此时两人立在榆关的关墙上向北远望,伏兔山一战大约是武松带领的步人甲重装步兵给金兵留下的印象太过于深刻,战后两国谈判,金国要求榆关换个守将,许贯忠没有理会。
于是金国退而求其次,要求武松不得随意出关,否则便视为对金国的进攻。所以武松没办法陪着宗泽出关看一看,只能先在城楼上介绍一番。
“金人惧我,不许我出关,便派一名校尉随先生出关看一看。”武松介绍完毕,对身旁一名校尉招招手:“王校尉,你护卫先生走一趟!”
这王校尉正是王彦,王彦是河东路上党人,是正儿八经的“良家子”出身。大宋朝的枢密院,下设弓马子弟所,专一从天下招募青壮,教习武艺,也算是一种对武官的储备人才选拔方式。
王彦受父命报名弓马子弟所,学成后做过一段时间的清河县尉,不久便去秦凤路的泾州,投效种师道,与西夏作战。
大宋两次北伐,王彦都没有被抽调,而是留守地方防御西夏,等到种师中受命前往河东路抵抗梁山大军时,他才被抽调跟随。
后来种师中归顺,王彦也被他挑选做了亲卫官,来到东京城负责整编禁军。种师中认为王彦才干非凡,便向新汉朝的枢密院和兵部推荐,名单到了王伦手里,觉得这名字十分眼熟,便亲自召见。
然后王伦便确认了,这位就是赫赫有名“八字军”的统帅,顿时大喜,询问王彦意见后,便将他调到了昌黎府。
王彦领禁军北衙第十二营,协助武松驻守榆关,他的军衔是校尉,这也是因为王伦要改革军制,在新令颁布之前,暂延续梁山军队的制度,并非是王伦不认可他的能力。
王彦来到昌黎府不久,就凭借才干,统领三千人,负责保护互市时汉商的安全。两国不曾开战,故而在互市派出的管理军队,都是精锐,也算是一种对武力的炫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