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宋:水浒也称王万人丛中一回首

第329章 王伦结婚(第3页)

 故而两汉多酷吏,因为民间多有这样家族男子众多、人口繁盛的右姓豪强,对于官吏治理地方的阻力很大。 

 而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目的就是削弱这种宗法宗族,使得百姓形成原子化的家庭,从而方便王朝的统治。 

 但到了汉朝,儒家学说开始占据主流,就出现了新的宗族,即以经书传家,某个读书人通过学习,掌握了儒家经典中的某一部,也就拥有了对经典的解释权,在汉朝以来,也就是掌握了做官的权力。 

 这些大儒们自然是要收弟子的,而且弟子并不局限于本姓本家,于是在两汉察举制的加持下,这些家族就在曹魏时期转变为九品中正制度下的世家门阀。 

 故而这一时期的宗族,虽然仍旧讲血缘、姻亲,但又多了一层社会关系,那就是师徒关系,通过世家门阀的内部联姻,就始终在整个社会的生态中占据中高层的位置。 

 黄巢起义、朱温代唐,以及五代十国的乱世,彻底将世家门阀清理干净,而且是从物理意义上的扫除与消灭。 

 到了大宋朝,由于商业的发达,百姓流通于城市和乡村之间,家庭原子化的现象就愈发明显,科举制的成型,也彻底消除了世家门阀形成的土壤。 

 但是我大宋朝嘛,文人士大夫喜欢复古,觉得我“士”就是要比你们“农工商”高级,该如何区分呢? 

 张载、程颐两位理学大师就提出了恢复宗法制度,这样就可以整合社会、醇厚民风,解决社会矛盾、巩固统治根基。 

 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呢?两位大师又提出了立宗子、立家庙、立家法。 

 于是文坛领袖欧阳修、苏洵开始私人修撰族谱,而魏晋以来,族谱都是官方来修的,通过私人修族谱,就能够知道本姓本宗的起源。 

 范仲淹则早一步开始了立家法,于是家法也在大宋朝的文人士大夫阶层流行开来。 

 总之,一直存在到现代的中国式宗法宗族制度,就在北宋开始出现并逐渐成型。 

 王伦不希望找一个宗族旺盛的女子为妻,历朝历代都在防备后宫干政、防备外戚,他这样有想法的人,肯定也是要避免的。 

 所以似明朝那样,选一个小门小户人家出身的女子为妻,也就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