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儿子越多,就是儿子越少(第2页)
李治根本无法面对武媚娘的激动兴奋,他这位慈爱的老父亲,再次被说服。
在惩罚和优容之间,他再次选择了后者。
来福说
了很多,也有许多的偏心之语,但唯有一句是将李治彻底打动了的。
也是真正发挥了说服作用的。
这个李唐,将来会是谁的?
到底还是太子的!
李治就算宽容,可他也还没有到老糊涂的地步,虽然他总是嚷着要退位让贤。
但他真的没有直接把这个皇位交到武媚娘手上的那种想法,让位,让给太子,至少还是自家人。
可要是让给武媚娘,那是什么性质?
岂不是要主动改朝换代了?
就算李治一个人想得开,他不在乎,可列祖列宗怎么办?
大唐开国至今,其实也还没有接几代呢!
开国皇帝李渊,就是李治的亲爷爷,他李治能够把爷爷的基业都直接拱手让人吗?
他就是到了地底下都没脸见爹,没脸见爷。
既然不能让位给武媚娘,那么,李治能做的,又是什么?
对于从来也不相信神仙丹药的理智皇帝李治来说,自古帝王,百十年后,皆灰飞烟灭而。
来福所说的那南梁的武帝萧衍老翁,可能就是有历史记载的,寿命真的确凿无疑的老寿星皇帝。
但即便是清心寡欲一心向佛的萧衍又如何?
最后也还是难逃驾鹤西去的命运。
一向身子骨孱弱的大皇帝李治,就可以跳脱出这种自然规律吗?
不!
他不能!
所以,这个大位日后终究还是要传出去的。
那么,传给谁合适呢?
放眼望去,现成的人选,不就在眼前吗?
太子!
就是太子啊!
还有谁比那个糟心的李贤更让他放心的吗?
李显行吗?
李旦,他行吗?
“臣,拜见圣人,天后!”
武媚娘的身后,武承嗣、武三思兄弟携手向前,鲜丽的衣袍,短暂的休养,足以让两个年轻人恢复了元气。
相较那一日朱雀门前相见,他们两个的气色都明显的好了许多,李治微微颔首,欣喜的看着他们。
李治是个说话算话的人,既然说了要给他们兄弟个体面的官职,就绝对不会吝惜。
且看左边的这一人,年纪看起来还小,可却稳重许多的,这一位名唤武承嗣的天后好侄儿。
既然媚娘说了,承嗣粗通文墨,那好啊,我就授予他尚书奉御的差事,标准的文官。
还是要在我这大皇帝的身边行走的。
至于武三思,他不是尚武吗?
这个最容易解决了。
我大唐朝兵制复杂又具体,最不缺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将军了,李治大手一挥,就授予了他右卫将军的差事。
名号虽响亮,但也属于是闲职,要的也就只是这个名号而已,只为了可以让武三思在内宫随意行走,不受限制。
至于带兵,别想了,不可能的。
哪里有兵马交给武三思呢?
别说是现在,就是很久很久的将来,武媚娘都已经化身武则天,他武三思也一样没有调兵遣将的权力。
宾客渐渐到齐,内官来苏正在为大臣们安排座位,雍王李显告假,虽然李治知道他是故意龟缩,却也没有为难他。
不来就不来吧!
那个小子,胆子这么小,今天的蓬莱殿上注定是要有一场大战的,可别吓坏了他。
至于其他几人,倒是都很给面子,早早就已经到位,他们的座位,自然是不需要讨论的,自然是围绕着大皇帝而坐,把李治这位大唐慈父簇拥在中间。
武氏兄弟深谙拍马屁的哲学,又有了姑母武媚娘的指挥,自然知道该先一步来向姑父请安了。
李治还是很给面子的,一边一个,就随他们走向了正殿。
“承嗣,三思,你二人在岭南也是颠沛多年,如今终于可以返回长安,也不必着急做正事,尽可以尽情享受一番,以悦心智。”
“圣人仁慈,能让他们两个在宫里住一段日子,已经是给妾的恩典了,等到城里的宅院都收拾妥当,就让他们出宫去,到府衙做事,怎么可以一直赋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