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武还唐月映大江

第215章 大唐帝国,父慈子孝(第3页)

 武媚娘既然愿意代劳,那就让她干好了!

 而且,女主临朝对于裴炎这样有意掌控朝局的权臣来说也是有好处。

 毕竟,她自己的基础不牢,就会想要更多的借助大臣们的力量。

 而借力的代价,自然是要给予更多的好处。

 然而,原本以为是公平交易的事情,到了最后,武媚娘就会失望的发现,这些人的所谓原则也不是区区的金钱,官位可以收买的了的!

 裴炎这样的首鼠两端的大臣,一直依靠她的提拔才走到今天的男人,他竟然也是有所谓的原则的!

 你武媚娘休想当皇帝!

 哼!

 什么狗屁原则!

 都是托词!

 可以说,武媚娘后来的疯狂,如今的这些站立在朝堂之上的大臣,多多少少也是有那么一点点责任的。

 为了拉拢他们,武媚娘也是付出了不少的。

 他们呢?

 一开始,也不能说是一点便宜都没有占过的。

 但是呢?

 好处收完,竟然就不做事了,也不肯拥护武媚娘,武媚娘怎能轻饶?

 现在这些大臣的表现和当初的长孙无忌又有什么区别?

 别人想当皇后,看你是权臣,又是皇帝陛下的亲舅舅,所以才努力的和你拉关系,还金马银车的送到你的府上。

 而你呢?

 你把金银财宝收下了,可是过后需要你支持的时候,你却又不吭声了!

 这不就是很典型的收钱不办事吗?

 武媚娘是什么人?

 没有了你长孙无忌,还就不能达成目的了?

 事实证明,所谓的送礼事件,其实也是李治的主意,为了让爱妻正位中宫,作为侄子,李治倒是不介意去充作晚辈,讨好亲舅舅。

 长孙无忌的行为,可算是把马蜂窝给捅了。

 不只是得罪了武媚娘,更是让李治也认为舅舅轻视自己,我都已经做低伏小了。

 你居然还不肯给面子。

 那怎么办?

 当然是夫妻一条心,把你老人家掀翻了!

 反观今日之群臣,他们或许对自己的行为还无知无觉,觉得自己正义的很呢!

 从这一点上来看,他们的良心还不敢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收钱不办事,他是很明确的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的,也知道,只要是他这样做了,就算是把这对夫妻给开罪的苦了。

 可那又如何?

 他自认权臣,自李世民故去之后,这个大唐朝廷就该是他长孙无忌说了算。

 他又是皇帝陛下的亲舅舅。

 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李治的今天。

 长孙无忌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及有可能产生的一切后果是心知肚明的。

 但是,坐在这里的诸位大臣们,可就不同了。

 他们今日奉承武媚娘,可心里根本就没有把她当成一回事,他日,武媚娘一旦掌权,还有他们的好日子过?

 武则天时代,酷吏横行,其中也有对大臣们失去信任的原因在。

 不能说那些李唐的忠臣就活该倒霉,但是,在女主临朝本就缺乏根基的前提下,血腥的镇压本就难以避免。

 正所谓,女人不狠,江山不稳。

 如果武媚娘心慈手软,那么,这个位子就根本轮不到她来坐,她还有那么多的儿子,只有让他们做皇帝,才算是满足了诸位老大臣们的心愿。

 然后呢?

 横行一时的天后武媚娘,曾经权势滔天,上过泰山,当过二圣的天后武媚娘,就要退居幕后。

 好歹给自己混一个全身而退?

 嗯嗯!

 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讲,这也是一条不错的道路。

 李治活着的时候,你武媚娘就作恶多端,你还想怎么样?

 能让你保住一条命,就已经是恩赐了。

 还不速速接着?

 可惜,武媚娘生来就不是能忍气吞声的人。

 这一点,从十四岁进宫的时候,就已经是注定的了。

 但凡能忍着傲气,装一装贤惠,也不至于在太宗一朝坐稳十年冷板凳。

 武媚娘是绝对不会忍气吞声的!

 况且,她也是有自己的人马的,也已经牢牢掌握权柄十几年,让她去给资质还不如自己的儿子们当活招牌,她怎么可能咽的下这口气?

 如若这般,还不如让她去死!

 你们这些大臣,表里不一,表面拿着我的好处,背地里又反对我,想着搞事。

 我不修理你们,我还对得起一代女皇的称号吗?

 而现在,这些惶惶不安的大臣们,瞬间就找到了活着的意义!

 找到了靠山!

 太子殿下!

 他可真是我们的指望啊!

 自然是一条心,跟着他走了!

 而此时,被诸臣寄予了厚望的太子李贤,心里又是打着什么样的小算盘呢?

 就,没那么光彩了……

 火药呢?

 小火药,抓紧弄起来!

 玄武门还等着你呢!

 眼看就到了冬至节气,长安城中,即便仍然是人声鼎沸却也免不了多出了不少肃杀之感。

 光秃秃的树木,白茫茫的大地。

 万物寂静的时刻,就连物候都在提醒着人们,该休息了,不要再折腾了。

 这是蛰伏的季节,养精蓄锐,来年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