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武还唐月映大江

第159章 太子和明崇俨联手制火药?(第2页)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能够不兴兵,也算是减少伤亡,造福生民了!”

 狄仁杰一片真心,全都是为了天下苍生,却只换来了天皇的一个冷脸。

 “狄仁杰,你的意思是说,朕不仁不义,所以才要兴兵打仗?”

 啪叽一下!

 天皇李治反手一口大锅就扣了过来,那叫一个反应迅速,稳准狠!

 “圣人,消消气,可别把狄卿吓着了。”

 眼看着局势就要急转直下,天皇神威之下,狄仁杰都已经不敢抬头了。

 武媚娘连忙说和了一句。

 李敬玄的心都凉了。

 啊!

 果然啊!

 狄仁杰才是天后的真爱!

 武媚娘及时站出来,也算是给了李治一个台阶下,否则,君臣就这么僵持着,狄仁杰看起来也不像是会服软的一个人。

 他就那样站着,也不悔改,你让李治怎么办?

 杀又杀不得,又不能承认自己有错。

 “朕吓他?”

 “你看看,他是会被朕吓到的人吗?”

 “狄仁杰,既然你劝朕秉持仁爱之道,那朕也有一句话送给你。”

 “做君主,绝对不能只施行仁义,而不兴王道。”

 “好了。”

 “你退下吧!”

 “回长安之前,朕不想再看到你!”

 李治用那种皇帝才会拥有的,摄人心魄的眼神,盯着狄仁杰,那意思很明确了,你若是现在还不滚,朕就要把你踹走!

 狄仁杰也是个识趣的人,既然形势不在自己这边,他也就转身离去,看到他走了,天后也是深深的出了口气。

 “好了,圣人,狄仁杰这样的,不过是酸儒书生,他们的脑子里就知道仁义二字,怎么能懂得王道是什么意思呢?”

 “天后说得对,圣人英明神武,吾辈也不过是为圣人的英明决断增光添彩而已。”

 “大唐朝廷朝臣数百人,每个人的立场和见解必定是不同的,圣人完全没有必要因为狄仁杰不赞同就改变主意。”

 在武媚娘和李敬玄的联合吹捧之下,李治的心情才算是好转了些。

 “朕当然不会跟这样冥顽不灵的人一般见识。”

 “还是李卿你最了解朕的心思。”

 李治也是一款心思说变就变的,就现在,裴炎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水涨船高。

 简直可以说是熠熠生辉了!

 那个,天皇,你若是看我不错,要不,就趁着热乎劲,赶紧把宰相的职位给加上吧!

 “天皇信任微臣,微臣感激涕零,无以为报,还请天皇听其言观其行,微臣一定会竭尽所能,拱卫大唐!”

 说着说着,李敬玄就上劲了。

 说跪就跪,眼泪都快涌出来了!

 李治挥挥手,拦住了他:“好了!”

 “你的忠心,朕都看见了,你也不必再表白了。”

 “说真格的,你认为,若是征战三韩,谁最合适?”

 李治已经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拿下三韩,彻底扫平隐患,其实,这样的念头一早就已经在李治的心中种下了。

 李敬玄只不过是在合适的时候,给天皇搭了一个梯子而已。

 “启禀圣人,微臣以为,李多祚,最合适。”

 “他?”

 “倒确实是个年轻有为的大将!”天皇李治给出了这样的评论,这样一来,李将军的好差事,又算是蹭上了吧!

 不过,李尚书为什么会推荐李多祚?

 他难道不知道,李多祚是太子的死忠吗?

 推荐他,对李敬玄有什么好处?

 更何况,现
 

在看来,他费劲心力的怂恿李治,似乎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嘛。

 反而会给天皇留下这样一个印象,我推荐李多祚,李多祚是太子的人,而我李敬玄也是太子的人。

 敢情,我们还是一家人呐!

 这不是明晃晃的在天皇李治那里加深朋党的印象吗?

 (准宰相李敬玄:)啊,这……

 倒是还真的没想到……

 …………

 “媚娘,来财呢?”

 “前两天朕看着,他天天都在殿里晃来晃去,怎么不见了?”

 定下了平定新罗的大事,天皇李治心情大好,眼看着就要给李敬玄加官进爵,却没想到,话锋一转,居然开始关心一位小太监。

 “他啊,出了痘子,我让他去休养了,圣人别急,有个十天就能出来了。”

 李治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眼神:真的是出了痘子吗?

 不是去给你办事了?

 武媚娘的眼神也是不遑多让:老头子,心里知道就行了,可别逼我说出来。

 …………

 “一硫二硝三木炭,加点白糖大伊万。”

 等待明崇俨送上搞事大礼包的李贤,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计划,他已经决定,一定要在李治和武媚娘从洛阳回来之后,就给他们一连串的重磅打击。

 让他们再也留不住他。

 作死这种事,最终还是求人不如求己,如果明崇俨能够办好,那自然是最好的。

 按,大唐的科学技术水平也不能支持我们获得纯粹的制作火药的原料,但是,我们又不是要制作子弹、火炮。

 我们只是为了搞事,所以,原料有些杂质也无所谓。

 硫磺和硝石都已经准备好了,而木炭呢,在人人都需要烧炭取暖的大唐皇庭也并不难找。

 硫磺大家都很熟悉了,而硝石呢?

 经过矿物开采直接使用的硝石,同样也是一种含有杂质的矿物质,它的学名可以被称之为钾硝石,顾名思义,这种硝石当中含有大量的钾杂质。

 而这种钾,对于在大唐制作火药来说,倒是正正好好了。

 因为,原始的火药反应当中的硝石,本来就是这种含有大量钾元素杂质的。

 经过具体的化学反应,这种杂质就会结合成为另一种物质,从而彻底排出。

 于是,就算是硝石不纯粹,也不会干扰火药的制作。

 实际上,唐人早就已经掌握了用火来获得火药的方法,只是,他们把那种成果作为炼丹的丹药,并没有把他们继续应用为用兵作战的时候可以克敌制胜的神器。

 李贤拿来小秤,将几种原料挨个称量好,而后,就取来了一个铁钵盂。

 不论任何化学反应,也是需要一个反应的容器的。

 李贤将称量好的硫磺、硝石和木炭依次放进铁钵盂里,而这时,他的一众爱妻儿子,还有东宫里的宫女太监也全都可以凑过来,大家都有份哈。

 围观。

 都来围观。

 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

 只要把这些东西放在一起,在给个火星子,那黑烟就会腾的窜起来,硝烟反应就成了!

 对于硝烟反应,其实唐人也并不陌生,尤其是一些接触过走火入魔的小道士的人,说不定还见识过炸裂现场呢!

 为了萃取丹药,道士们不遗余力也不惧风险,由于实验设施简陋,也没有科学防护的意识,这种简易的硝烟反应是很容易发生事故的。

 一个不小心,炸穿了房顶都是极有可能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有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炼丹的方法也受到了许多人的质疑,被迫停止了一段时间。

 这还是隋末时候的事。
 

 可见,虽然火药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似乎是从唐末开始,不管是用来制作烟火,还是用来制作兵器。

 但实际上,相同的制作反应,其实,炼丹家们在隋末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

 只是,那个时候,他们只是认为,这是炼丹的一种方式,它的成品也无法用来制作其他的物品。

 李贤兴致勃勃的拿出了几个皂角,入乡随俗,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来到大唐之后,李贤也拜读了孙思邈的大作,为了引燃硝石硫磺,孙神医就是使用皂角来做素材的。

 还特别注明,要没有被虫子蛀过的才好。

 李贤刚刚要点火,小太监来顺就凑了过来,暗搓搓的说道:“这就是太子殿下要弄得炼丹法吗?”

 “是啊。”

 “你一边看着去,等我给你们来个热闹的!”

 太子李贤拉开架势,就要大显神威,他是个现实的人,虽然他的配比是经过了现代科学考证的,绝对比唐人的硫磺二两,硝石也来二两的配方要精密的多。

 但这毕竟是第一次上手做实验,一次砸锅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李贤也没打算第一次就成功。

 所以呢,他已经做好了第一次试验就会出现一些炸裂效果的准备,正好这些小奴婢也没见识过。

 给他们开开眼!

 “太子殿下既然要炼丹,为什么不把明文学叫来呢?”

 “明文学也精通炼丹之术,或许还可以和太子殿下切磋一番呢!”

 哦!

 明崇俨!

 怎么把这个人给忘了?

 这个人不也是号称道士的吗?

 “你说得对啊!”

 “快去,把他请过来!”

 好家伙!

 这么重要的人物,你怎么可以让他缺席呢?

 快让他来!

 快让他来!

 “可是,太子殿下,这样不太好吧!”

 “明崇俨留在大明宫,摆明了是要陷害太子殿下的,殿下怎么可以让他到东宫来呢?”

 “况且,听说,前几天他就企图擅闯东宫,可见,居心不良,殿下,此人不得不防啊!”裴炎这么一说,来顺倒想起来了,紧张的他连连后怕。

 太悬了!

 差点就惹了大事!

 幸好被裴炎又给捞回来了。

 这么一看,这个老头子天天呆在东宫,也不是一无是处。

 “殿下,奴婢是不是就不要去了。”

 “那怎么行?”来顺才刚刚鼓起勇气试探一下,就被李贤一拳打了回来。

 “你就照我说的做!”

 不让他来?

 那怎么行?

 东宫大门常打开,我就是欢迎他来搞事的,他要是不来,堂堂太子殿下做那么多事,岂不是都白费了?

 身在大明宫大和殿的明崇俨,此刻又岂不是同样的感受?

 啊!

 他等的就是这一天啊!

 没想到,参观东宫的机会,会是太子殿下亲自送来的!

 那还等什么?

 当然是拍拍屁股立刻出发了!

 …………

 “明文学,你终于来了!”

 “等的就是你啊!”

 站在崇教殿前的太子李贤,看到明崇俨的那一刻,半分也没有耽搁一整个人就迎了上去!

 不等明崇俨退缩,一把就握住了他的手!

 诶呀!

 这个时候,要是有个相机就好了。

 一把定格,就可以让经典永流传了!

 这是多么重要的一个时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