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武还唐月映大江

第147章 不就是个儿子?朕舍得!(第3页)

 可现在,天后就没有这样的顾虑了,李治都已经主动提起了,她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对,你说得对!”

 “当年之事,确实有很多追随李泰的大臣,他们确实都没有起好作用。”

 “所以,后来,李泰被阿耶贬官,朕也是惋惜的很。”

 说着说着,李治还真的就露出了哀伤的神色,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

 深知李治属性的武媚娘,对这一切深感怀疑。

 “圣人,既然你厌恶大臣们对太子的挑拨,又为什么要给他拨去那么多的大臣?”

 “这不是给他挖坑,让他跳吗?”

 对于武媚娘来说,她确实是对李贤这个儿子不太满意。但是,很显然,现在还没有到把自己的真实心意全都给透露出来的时候。

 所以,在李治的面前,她还要装作是为了李贤担忧,为了他说话的。

 李治才不管武媚娘真实的想法,他只知道,他现在对李贤也很不满。

 “这又如何?”

 “他不是一直都想搞事吗?”

 “那朕就给他这个机会,点校后汉书,这不是他的意愿吗?”

 “朕这就满足他。”

 “朕不只是要满足他,朕还要把最好的大臣都送到他的面前,让他的东宫被充实的满满的。”

 “朕就这样看着,看着他被这些一肚子心眼的人围绕着,最后能干出什么样的事!”

 “朕就这么看着!”

 “朕等着!”

 说着说着,李治的眼睛都被气的竖了起来,他恶狠狠的瞪着前方,明明前方只有一扇房门而已,可看李治的眼神却好像,那已经不是一扇门,那里站着的,就是一个人!

 就是太子李贤!

 就是他!

 李治瞪着那扇门,恶狠狠的说道:“别急,朕又不是只有他一个儿子!”

 武媚娘心中咯噔一下,旋即又笑了。

 这是什么意思?

 这不就是……那个意思吗?

 难道,天后真的可以不必自己开刀,也能够达成所愿了?

 …………

 “太子殿下,你这是何意?”

 “大臣们都愿意跟着殿下做事,这不是好事吗?难道,殿下还不高兴?”

 和某些人混的时间长了,裴炎也算是有了点经验。

 你想就这样把我的话给套出来,哪有那么容易?

 我还反问呢!

 我还反向套话呢!

 看到他这样阴阳怪气,李贤不但不生气,却还笑了。

 “裴令,我对你也算是不薄吧!”

 “你想青史留名,我就把后汉书的点校工作交给你,这还不是给你机会吗?”

 “都这样了,你还不能和我说一句心里话?”

 裴炎原本以为,李贤提起这件事,不过是开玩笑,又拿他作乐,所以也就不愿意说实话。

 可现在,他猛然发现,李贤还真的是想不通,立刻就露出了疑惑的神色。

 “殿下,这有什么想不通的?”

 “这可是能够名留青史的绝佳机会,谁会放过?”

 “况且,微臣已经断定了,这卷书修订完成以后,必定会是一部宏篇大著,不只是微臣,现在朝堂上的这些大臣,有一个算一个,微臣敢保证,只要是太子去邀请,他们必定都会答应,不会推辞的。”

 “你就这么肯定?”

 一向进两步退三步的裴炎,竟然也可以如此斩钉截铁,李贤顿时就有了兴趣。

 裴炎真的很坚定:“当然!”

 “太子殿下张罗了这件事,这一次可以参与盛事的大臣,都会十分感激殿下!”

 “微臣可以保证!”

 裴炎拍着胸脯,看起来确实是很有信心的样子,只是吧,他的保证真的是不太有效用。

 “可是,

你们就不觉得危险吗?”

 李贤真的是在为他们着想啊!

 这么一大坨人!

 太多了!

 实在是太多了!

 全都一股脑的来到东宫,对于李贤来说,真的是压力巨大!

 他只是想自己作死,可不想拉着这么多大唐的肱骨老臣一起作死。

 “你们难道没有听到圣人的话吗?”

 “圣人都已经提到魏王了!”

 “你们就不怕,最后又被卷进朝堂的纷争当中吗?”

 “不怕!”

 “为什么要怕?”

 “殿下所说的,我们当然都清楚,可是,在这样的文学盛事面前,一切的风险都是值得的!”

 “殿下别担心,微臣既然接下了这份差事,就不会轻易退缩,一定不会辜负殿下的期待!”只这一次,一向遇到危险就溜得比兔子还快的裴令,竟然展现出了强大的意志力!

 听到这些话,李贤整个人都惊了,也就是这个时候,他才终于意识到,文臣这个团体对于能够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姓名这件事有多么的热衷。

 为了能够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这些人竟然连自己的性命都可以不顾!

 某种程度上,这是不是也是一种赌徒的心态?

 只要是可以在历史上留下我的名字,我的事迹,粉身碎骨全不怕?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李贤就开始理解大明朝那些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也要和皇帝死磕的言官的心态了!

 史书、古籍,说到底都是同一种玩意,记录确实是起到了难得的保留历史的作用。

 而在我们津津有味的阅读着前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的时候也千万不要忘记。

 这些历史也是由人去记录的。

 只要是经过了人的笔,人的润色,那么,这些历史记载就会不可避免的沾染上人的个人好恶,个人的倾向。

 古人常说,史家的一支笔,顶的上千军万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了。

 虽然秉笔直书一直是人们的愿望,但是,说到底,愿望只能是美好的愿望。

 任何事业都无法摆脱人心的纠缠以及个人意志对它的控制。

 上千年的历史记录的规矩流传下来,这一项盖棺定论的重要事业,早就被掌握着笔杆子的史官们把持住了,而这些史官从根本上来说又属于是什么分类呢?

 当然是文官行列了。

 于是,在记录历史的时候,所谓的史官,他们的笔也很难摆脱自己所处的分类。

 一点倾向都不给。

 大家在记录历史的时候,尽量只说好的,不说坏的,就算是有实在不得不写的坏事,也尽量以那种委婉的方式写出来。

 给自己人留有颜面。

 你知道的,这可是很重要的一环。

 你给我留面子,我也就给你留面子,这不就是成了互相留面子了吗?

 而那些冒死和皇帝争锋的言官,他们追求的往往不是眼前的利益,也不是眼前的名声。

 他们追求的,都是身后的名利,他们知道,他们很确信,只要他们这样做了,只要他们维护了文官的群体利益,就自有后来人去帮他们把他们的事迹都记录的清清楚楚。

 昭告世人,他们,就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他们的形象都会被维护的妥妥当当,高大又威武。

 为了这些所谓的虚名,文臣们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就像是亲自走上祭坛的羔羊一般!

 这,就是精神的力量!

 虽然编写后汉书只是李贤妥善作死的一个环节,但是,只有这一件事,还是不能令人放心。

 必须要把文治武功全都给集合上,这才像样。

 直到这时,李贤就不得不佩服自己的远见卓识,幸亏他早有准备,不管这边的天皇天后如何想,他都已经在他们那里铺垫好了一个绝情绝义的桀骜太子的形象。

 他们对他的厌恶,已经到达了顶峰。

 不需要天皇天后承认,他们本来也是虚伪至极的人物。

 但是,从他们的言谈和行动当中,李贤就可以明确的感受到,李治已经是对他恨之入骨。

 至于天后?

 哦!

 那个女人不是一直都憎恨李贤,恨得要死吗?

 不只是李贤,虽然现在还没有开始,但是,李贤已经可以预见,并且已经是对

自己的预见有了十乘十的信心。

 等到李贤故去之后,武媚娘就会迫不及待的拉李显上位,这是她掌控权力的非常重要的一环。

 现在的天后就好像是借壳上市的虚假股东,又好像是借尸还魂的恶鬼。

 她明明是隐于幕后,窥视着大唐帝国最重要的那一支权柄,可是,她绝对不会承认自己的心思。

 至少,现在还不会。

 因为,李治还在。

 他神志清楚,行动也没有受限,只要李治的架子不倒,武媚娘就只能是忍着恶心,耐着性子,继续做她的大唐天后。

 虽然对于很多人来说,一位皇后,可以得到天后这样的殊荣已经是极大的恩宠,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绝对是来自天皇李治对武媚娘的爱。

 可惜,天后的脚步却不会止步于此。

 所以,为了满足自己阴暗的权力欲望,武媚娘只能是接着李唐的壳,来执掌李唐的权柄。

 别看现在的满朝文武也不敢招惹她这位天后,就以为,这个李唐的壳子已经不重要了,实际上,没有这个壳子,武媚娘还是寸步难行的。

 现在,李唐的朝廷上,掌握实权的几朝老臣还有很多,不只是文官,功勋赫赫的武将也有好几位。

 他们只是老了,不是朽了。

 如果武媚娘敢真的抛弃这个壳子,用自己的真身来掌控朝政,那么,这些文臣武将们联合起来,一定会给她沉重的打击。

 所以,武媚娘还是要继续炮制新壳,方便她继续掌控朝政。

 而轮盘终于转到了李显的头上的时候,天后就很满意了。

 嗯!

 这个儿子终于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了。

 以李显的性格,他应该可以很好的扮演这个角色。

 可惜,这只是天后的美梦而已。

 深知李显性情的李贤,虽然确实是对李显这个人很不屑,但是,有一条,却是难以改变的。

 他可以庸碌,他也可以无能,但是,他也是有底线的。

 虽然,他的底线真的也比较低吧。

 但是,只要是让他当上这个皇帝,他也就会想尽办法的把权力渐渐的往自己的手里回收。

 而这个时候,天后和李显的矛盾就会越来越突出。

 如果任由李显一直站在前台,那么,最后,武媚娘也只是奋斗奋斗白奋斗而已。

 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上,即便是头脑昏沉如李显,他也是不会让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