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那是历史的锅,不是天后的锅(第2页)
女人,是可以做女王的。
他们的模式从根本上来说和中国古代就有明显的不同,不必用外国的剑来砍中国的树。
至于古代女子地位的变化也绝对不是因为出了一个倒天反罡的武媚娘才让男人们有了警惕心,不肯再对女人放权,对她们的野心严密防范。
实际上,自恢弘的大唐以后,古代的那些朝代的风气就越发的趋向保守。
五代时期先不提,北宋并没有统一中原,自己就是个蹩脚的朝代,又因为终日里无法摆脱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强大压力,北宋的男人打仗都不灵光,自然会产生一种,对付不了金人(辽人),我还对付不了你的情绪。
自宋以后,整个社会对女人的控制也更加的严格,她们的活动范围急剧缩小,她们可以参与的社会事务也越发的贫瘠。
在这种社会风气下,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再来一个女皇帝的土壤,至于后面的明清时代就更不用说了,那个年月,女人连自己的脚丫子正常生长都无法做主,就不要提其他的任何权力了。
至于李隆基最后的昏聩,那就更不能把这口锅扣在他的祖母武媚娘的头上。
看一个人要综合的看,绝对不能割裂的看,如果要扣锅,那么,就应该是不区分好锅还是坏锅,全都给扣上。
在李隆基当政的前二十年他还创造了开元盛世,那么这个好锅,要不要扣在武媚娘的头上?
至于武惠妃,诚然,她确实是武媚娘的侄孙女,可她更是李隆基青梅竹马的女人。
武惠妃父亲武攸止在她年幼时就病死了,于是,武媚娘就将这个侄孙女接到宫里来抚养。
而那个时候,也正值李唐宗亲被大肆杀戮的巅峰,作为李旦儿子的李隆基,也被囚禁在宫中,不得随意外出,也就是说,武惠妃几乎是被李隆基看着长大的。
正是因为有这份情意,李隆基才对武惠妃格外的青睐,在深厚的情谊面前,什么,你是武家人,我是李家人就全都不重要了。
最后,大臣们可以阻止的也就是让武惠妃继续做皇后而已,不能让她有重蹈覆辙的机会。
除了这一点,武惠妃可以说是李隆基在杨贵妃之前的真爱了。
这,又与祖母是不是教得好,有什么关系?
可以说,李素节的死,唯一可以得到好处的,就是天后武媚娘,除了她,就没有别人。
李素节虽然刚刚恢复了爵位,但是,众所周知,他根本无法对李贤的太子之位构成威胁。
只有武媚娘,这个女人当年就憎恨李素节的生母,可以说是恨之入骨,也正是因为这份恨意,才让她过分残害了王皇后和萧淑妃。
那么,现在,看到李素节不但是恢复了自己的王位,还要为生母萧淑妃争取权益,武媚娘哪里还能坐得住?
如果纵容李治这样做,这不就是在打武媚娘的脸?
所以说,如果有一个人,她对弄死李素节有十分的热情的话,那么,这个人就只能是武媚娘。
至于,为什么在自己的心腹面前,武媚娘仍然不肯承认,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现在,天后都已经把黑锅给甩出去了,妥妥的扣在了太子李贤的头上,那天宴会之上,还有别人比李贤更适合接下这口黑锅吗?
没有!
一个都没有!
既然替罪羊都找好了,天后又为什么要承认?
她只需要坐在紫宸殿里,静观其变就好了。
“不论如何,想来,太子这一次也很难逃出生天了!”考虑到武媚娘的心情,明崇俨就转变了一个言语的切入点,终于换来了一个天后
的笑脸。
“明卿,我劝你还是不要把自己的心思暴露的太早。”
“你要知道,就算是贤儿当不了太子了,下一个太子也只能是雍王,你有什么企图,最好还是等到显儿做了太子再说。”
虎毒不食子这句话,放到李治武媚娘这一对卧龙凤雏这里是绝对说不通的。
为了达到目的,他们什么人都敢杀,什么绊脚石也敢搬掉!
不要以为武媚娘心狠手辣,其实,李治的手也黑的很,只不过是程度有差而已。
想当年,李治刚刚当上皇帝,就开始看自己的舅舅不顺眼,虽然长孙无忌也确实没有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吧。
按说,只要李治愿意,他是可以找个理由就杀掉长孙无忌的。毕竟,这历史上杀自己舅舅的人也并不会特别的被人指摘。
李治他爹连一母同胞杀起来都不眨眼,何况是对舅舅呢?
但是,李治还是犹犹豫豫不敢轻易动手,难道,是因为李治对舅舅特别有感情,不舍得吗?
才怪!
他只是顾忌自己的社会舆论,毕竟,当初他能够当上太子,最后当上皇帝,可以说都是长孙无忌在背后一手推动,如果没有长孙无忌的支持就没有李治的今天。
对于这样一位鞍前马后的舅舅,李治怎么可以说杀就杀呢?
他如果这样做了,让朝廷上的大臣怎么看?
他们一定会认为李治忘恩负义,达到了目的就卸磨杀驴,如果李治是一个纯粹的暴君、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