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武还唐月映大江

第94章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第3页)

 因为,那个时候,大唐正在草创阶段,在开疆拓土,在整合境内的一切势力。

 作为大唐的皇室,总有人要去做这些事。

 于是
 

,李世民打了一沓胜仗,李渊还是笑呵呵的,全都接受,全都赞许。

 当然了,后来也有点不放心了,但那是后话。

 而现在,大唐的疆域已经基本定型,与吐蕃的争端也属于是小范围的,边境冲突。

 李贤干脆利落的解决了闹事的吐蕃人,真可以称得上是大功一件,但即便如此,他也仍然是皇帝父亲眼中的大麻烦。

 因为现在的大唐已经不需要能征善战的皇子了,他们只要学会如何驭人,如何做好一个好皇帝,守成就可以了。

 对于大唐皇帝这份职业来说,李贤的实力是太强了点,太强了点,富富有余了。

 甚至,威胁到了当皇帝的老爹的地位,让李治很有不安感。

 于是,朝野上下无人不知,没有人的眼睛是瞎的。

 人人都可以看得出来,李贤这一次是冒顶了,厉害的太超过了,现在只是武功。

 如果在回到长安之后,他坐在太子这个位子上,同时可以体现他在文治上面的一些作为的话。

 那么,李治就可以安然退位让贤了!

 但是,李治,他真的想要禅位吗?

 这里可是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

 虽然李治天天喊着要禅位,要退居幕后,要修身养性,益寿延年,可是,这么多年,他,退了吗?

 没有!

 从来没有!

 曾经,他说要让位于天后,当然了,因为此举过于离谱,以至于一说出来立刻就遭到了群臣的强烈抵制。

 更是出现了郝处俊这样的直言敢谏之人和他死磕了好几个回合。

 最后,当然是以天皇落败为终点。

 曾经,他还说,要让位于太子。

 嗯。

 他这样做,大臣倒是没有什么好阻拦的,毕竟,虽然自古以来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就放弃了权柄,改为让太子接班的皇帝也不少。

 虽然这样的太上皇也不见得自此之后就真的什么事情也不管了,但至少,要让渡一部分权力交给做了皇帝的太子。

 况且,只要是太子正式登上了皇位,即便是太上皇,也再没有废黜他的权力。

 这个人,这个太子就变成了正朔皇帝,无人可以否定。

 再看看李治的作为。

 一直以来,他的身体就不那么硬朗,别说是现在,就是从十几年以前开始,就已经是病歪歪的样子了。

 要说十几年前,儿子还都没有长大,他自己也很年轻,不舍得放弃权柄,也算是情有可原。

 那个时候,他自己可以管一半的事,而武媚娘呢,只是帮他处理另一半。

 况且,那个时候,夫妻合作打压了许多传统的世家势力,也算是配合默契。

 是有一定的需要的。

 而现在,这种合作完全可以被打破了!

 早就到了时候!

 十几年过去,李治已经越来越衰弱了,而他的儿子们一个接着一个的长大。

 即便是排除了异生子,只选择武媚娘生育的儿子,也有两位合适的人选了。

 太子李贤,雍王李显,都已经成年,也正是年富力强之时,李治若是对大唐负责,对李氏一族负责,看到现在的情况,就应该早早的禅位。

 结果呢?

 事实证明,李治的每一次扑腾最后都是以无功而返告终。

 真的是大臣们坚决不从,他的皇位就是送不出去吗?

 不然。

 别看李治捧着个皇位好像要饭盆一样,一会送给太子,一会送给天后,但最后,这皇位啊,还是牢牢的在他的手中把持。

 为什么呢?

 难道,真的是太子不想做皇帝?

 

还是武媚娘不想一步登天?

 不不!

 是大家都很默契的,在同一时间,看穿了李治的真实用意。

 什么退位啊!

 那些都是诱你犯错的烟雾!

 谁要是上当了,谁才是头号大傻瓜呢!

 李治根本就不想放弃权力,也根本不想把皇位让给任何人,相反,谁要是对他的皇位有企图,他还会不遗余力的铲除!

 对!

 就是亲儿子,也毫不手软!

 既是如此,那么,李治和李贤现在的关系就依然是君臣关系,虽是父子,却更是君臣。

 虽然,你太子是我大唐未来的主宰,但是呢,只要一日还是我在当皇帝,你是太子,那你就是我的大臣。

 皇帝和太子也依然是君臣的关系,就好像,太子面对群臣也一样是君臣关系一样。

 权力,都是层层下划的。

 所以,即便是李贤是我李唐的好子孙,他有本事就是我李唐子孙有本事,李贤做的一系列事情也免不了要被李治用君臣之礼来审视。

 这一下,可不就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吗?

 论年纪,李贤年富力强,才二十出头,正是春秋正盛。

 论文治,虽然自从做了太子还没能有太多表现的机会,但是,少年时期的李贤在这个方面就已经很有建树了。

 不说多么出众了,至少也是可以满足群臣的需要的。

 更可怕的是,他现在还拥有了军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