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武还唐月映大江

第76章 声东击西,兄弟顶住!

 “所以,等到两军相持的时候,我们再来观察情况,见机行事,你去给逢甲回个消息,就说这一次我完全听从他的调遣,只要唐军一到,我立刻就从侧翼发起冲击。”

 “让他放心好了。”

 看到一向与逢甲关系不和的东珠,这一次态度这么诚恳,众人也算是稍稍安下了心。

 实际上,没有一位将领在考虑作战之前,不会去思考一下自己的处境。

 双方兵力的配置,这才是重点。

 乌云堡是吐蕃占领的,这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乌云堡现在兵力究竟如何,却是一个可以商榷的问题。

 虽然以前乌云堡号称是甘、肃两州之中规模最大的坞堡之一,城中百姓两万余人。

 能够作战的人口,足有八千多!

 从各个方面看起来,都是堂堂威风的。

 而实际上呢?

 现在的乌云堡,还有那么强的实力吗?

 实则不然。

 作为乌云堡的统帅,没有人比东珠更加了解乌云堡的内部情况,甚至,连不远处的肃州城守将逢甲都赶不上他。

 现在,乌云堡的兵力真的没有那么强劲,即便是有吐蕃士兵的补充,也依然无法到达全盛时候的实力。

 甚至相差甚远。

 究其原因,还是消耗太大。

 想当初,几年以前,吐蕃占领乌云堡的时候,过程也不算是一帆风顺的。

 其间,和乌云堡中的堡民数次战斗,虽然最后依靠着肃州城内的大军支援,终于让乌云堡中的堡民屈服,但实际上呢,吐蕃也并没有占太大的便宜。

 因为,他们也只是占据了这个战略要地而已。

 至于居住在乌云堡中的堡民,不好意思,以前是八千生力军,现在只剩下五千了。

 五千人,当然也还算得上是一支军队,再加上东珠带过来的那一波吐蕃士兵,搜罗搜罗,也有八千人左右了!

 但即便如此,他为什么还要说乌云堡的实力并没有恢复呢?

 从可供作战的人口上,明明数量已经差不多了。

 东珠所指,到底是什么呢?

 当然是人心了!

 毫无疑问!

 打仗是需要人心的支持的,这个人心,不仅仅是战场附近的百姓的支持,更是战士的本心。

 他们的心是向着谁的,人心就在谁那边。

 从前,因为吐蕃军团牢牢把持住了甘、肃两州以及旧吐谷浑的地盘,以至于,唐军一直无法深入。

 所以,囤聚在这里的汉民也只能忍气吞声,过一天算一天,可现在形势不同了!

 唐军来了!

 那可是亲人呐!

 你要知道,现在已经不是晋末,也不是混乱的南北朝时期,即便是吐蕃占据了两州,却也只有几年时间而已,几年时间,当时的战士们可都还活着呢!

 吐蕃还指望着这些人为自己征战沙场呢!

 他们本就是汉民,心向大唐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而现在,乌云堡的自有形态就是这样的,虽然是吐蕃人管事,但是,汉民还是占据绝大多数。

 就这还没有把那些生活在堡里的普通百姓算上,如果算上他们,吐蕃人就更加不占便宜了。

 而当这些人真的迎接大唐军队的兵锋的时候,他们能顶得住吗?

 或者说,他们愿意顶着吗?

 这可是个很严峻的问题!

 那大唐太子率领的唐军,可有两千人之多,这么多的人,乌云堡里的这点吐蕃人是绝对无法与之抗衡的。

 如果城中原本的汉人不肯帮忙,吐蕃人可就要陷于被动了!

 能够压制这
 

些汉人的办法,只有一个!

 那就是肃州城那边先取胜,人都是很现实的,一旦看到唐军落败,他们没有了解脱的可能,这个时候,汉人可能才会老实,才会愿意和东珠合作。

 若是没有这个铺垫,想合作,难啊!

 因为人心向背的问题,乌云堡中,守将东珠还在犹豫当中,所谓的城防是一点也没有加强的。

 又为什么要加强呢?

 到时候,只要这些堡民愿意跟着自己干,那就什么毛病都没有。

 可他们若是不想跟着自己干,那些城墙也好,工事也好,弄得再结实,又有什么用?

 还不是摆设?

 说到底,这一切就只能看肃州那边,逢甲的表现了!

 只有他顶住了,自己才能顶住啊!

 …………

 或许,此刻还在行军当中的大唐太子李贤还应该感谢,盘踞在甘、肃两州的吐蕃将领,都是这样的腌臜之辈。

 远没有他想象的那样凶悍。

 他们的拖延犹豫,给了他很多时间,可以在肃州范围内迂回行进,逐渐向真正的目标靠拢。

 “太子果然料事如神,纳洛确实派人去肃州报信了,过一会我们是不是就把纳洛抓了??”

 按照陈海的估计,这个所谓送信的人,只要进了肃州城就不会再出来了。

 这也是很正常的,一个送信的普通士兵,唐军那么多人浩浩荡荡的,谁还会去关注他的行踪?

 他又不是显眼的纳洛。

 所以,他想要混出队伍,还是挺容易的。

 对于纳洛这样首鼠两端的人,陈海是最痛恨的了,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他还能案的主自己的刀?

 当然按不住了!

 他都想自己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