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武还唐月映大江

第59章 河湟四州,呼叫太子殿下!(第3页)

 “太子的援军就在附近,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太子的兵马到来的那一刻!”

 “没有太子的兵马,我们绝对不能打草惊蛇!”

 “可是……”

 “这样白白错失良机,岂不可惜?”

 “更何况,我认为,他们主动撤退,也是受了从鄯州城退下来的吐蕃人的影响,以为太子一定会很快增兵河州,所以才不敢挑衅的。”

 “可是,我们并没有收到太子会来的消息,如果过几天,太子没有来,吐蕃人肯定也会察觉。”

 “到时候,他们一样会反过来继续攻打我们。”

 “这平静的几天不就被我们浪费了吗?”

 李多佑的想法固然是有点道理的,但是,他考虑的还是过于简单,对于目前的河州城来说,保住主体城池不丢,才是重中之重。

 赶跑吐蕃人,只是一个过程。

 对于各个边镇的守军来讲,很多时候,他们打仗的思路都是一样的,坚决以防御外敌为主。

 因为他们日常遭遇的就是各种来自敌军的骚扰,是小型战役,这些战役往往不能攻城掠地,但是却会消耗守军有限的兵马。

 而一旦朝廷的支援不能及时到达,那边敌军窥探到了情况就会大举兴兵,已经战力受损的守军便会支撑不住。

 丢城弃地,应有之义。

 现在,河州面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

 边镇当然也愿意对外出击,如果他们兵力足够的话,一般来讲,兴起对外的征伐作战的时候,都是需要集结很多兵力,赶往一个固定的边镇,走固定的行军路线,才能进行的。

 而河州,本来这一战已经消耗了不少兵马,在外无援助的前提下,贸然出战,只会给敌人留下可乘之机。

 守军最忌讳的就是这一点!

 当然了,李多佑的想法,李多祚也可以理解,就是想要速战速决嘛!

 掌握住难得的时间差,冲一波,万一就把吐蕃人全都赶走了呢?

 那河州城自此之后不就彻底安全了吗?

 这一战若是出击得力,至少可以消停三五年呢!

 但是作为河州主将,李多祚要关注的只是守城,不是进取。

 这一次唐军大战的目的也并不是进取。

 “你先别急,我们静待时机。”

 “若是吐蕃人有动静,我们再和他们鏖战,争取更
 

多的时间,我相信,太子一定会来援助我们!”

 太子李贤!

 河州城数万百姓性命攸关之所在,是他们的希望之神!

 而现在,这样关键的时刻,太子李贤,他人又在哪里呢?

 在哪里?

 在哪里?

 河湟四州守军,呼叫太子殿下!

 …………

 肃州路遥遥,打下它来,兄弟们才有好日子过!

 这就是李贤行军路上经常给唐军将士们灌输的理念,他甚至还把它编成了口号,不时的就喊上两嗓子,尤其是在士兵们开饭之前。

 大家都要大喊特喊,哪一个小队喊得声音洪亮,士气高昂,他就去到哪个小队和士兵们一起吃饭。

 久而久之,为了争夺太子殿下到我们小队就餐的机会,唐军的士气便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至少,没有多少减损。

 这就已经是十分难能可贵了!

 你要知道,很少有士兵经历了长途跋涉,多地辗转行军还能保持士气不涣散的。

 疲劳,从来都是长途行军的大敌。

 那么,作为主帅,太子李贤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让自己手下的这支队伍保持相对旺盛的战斗力,保持高昂的士气。

 要说秘诀也没有多少。

 一个呢,自然是唐军兄弟都是靠得住的,他们在鄯州城取得了惊人的胜利。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绝对提振士气的一个关键。

 只有不断的胜利,才能激励战士们不断攻取新的目标,同时保持自信。

 但是,仅有胜利,还是远远不够的。

 对于士兵们来说,大唐的太子殿下一路陪伴,风餐露宿,丝毫没有架子,这才是让士兵们能够一直保持战斗力的法宝。

 这就是最适合太子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