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逛庙会(第2页)

 好不容易逛回庙会,就为了吃口炒肝?

 杨庆有不知该说什么好,说冯勇追求低吧,炒肝好歹有点油水,说他追求高,旁边的肉包子不是更香?

 一碗炒肝两毛钱,是真不便宜,但挡不住过年老少爷们手里有零花钱,总有冤大头想解馋。

 “同志两碗炒肝。”

 “得嘞,马上好。”

 杨庆有递上钱,师傅麻利拿起大勺,往面前锅边空碗里打上两勺炒肝,顺手撒上葱花,还不忘吆喝道:

 “您炒肝好了。”

 哥俩端起大碗,从竹筐里取了小勺,站路边嘘溜着开吃。

 不是不想坐,而是没空位,一共两张桌子,八条长凳,坐的满满登登,压根没位置。

 冯勇边吹气嘘溜边感慨:

 “香,真香。”

 没出息,一碗炒肝至于吗?跟没吃过好东西似的。

 杨庆有不屑的瞪了他一眼,然后嘘溜了一口,顺嘴嚼了一块猪肝。

 妈的,香,真香。

 不是杨庆有没见识,而是老师傅手艺确实好,肝嫩鲜香,汤汁醇厚味美。

 两毛钱,真值,太特么值了。

 要不是冯勇在身旁,他高低得掏出几个大茶缸,打满带走。

 头顶是鹅毛大雪,背后是呼啸寒风,这种哈口气都怕冻着舌头的天气下,来上一碗热乎的炒肝,那滋味绝了。

 几口下去,热乎劲由胃直达四肢,立马手脚不凉了,脸也不冷了,浑身舒坦。

 狼吞虎咽吃完,舔干净碗,哥俩继续逛。

 一路走一路吃,大肉包子、驴打滚、炸年糕、糯米糕是样样不落,吃噎着后,还顺道来了碗元宵,老大一海碗,七八个元宵,解渴大于解馋。

 唯一可惜的是,今儿雪大,限制了庙会的规模,除了卖小吃的,就是卖小吃的。

 像什么捏唐人、卖字画旧书、唱大戏、玩杂耍、说相声唱快板的都没来。

 尽管如此,依旧不乏惊喜。

 那就是卖糖葫芦的,一串糖葫芦一米长,长长的竹签上串着二三十、不四五十个糖球(山楂),一碰一晃悠。

 个别买糖葫芦的小孩个头还没糖葫芦高,只见小孩一手攥竹签,另一只手还得托着糖球,否则糖葫芦得垂到地上,那小孩伸着脑袋想吃,却怎么都够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