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全院大会2(第2页)

 杨庆有、阎解成,俩人悄悄往后挪了挪长条凳子,坐角落里,手里夹着烟,乐得直呲牙。

 会议继续。

 “接着说第三件事,大家也知道,东旭家就他一人有定量,剩下四口需要买粮吃,今早我和东旭去了趟早市,想趁早买点粮食,没成想,一家卖粮的都没有,倒是遇到几个匀票的,一斤粮票一块钱,全国粮票两块,面票两块五。”

 “说到这,想必大家也清楚我的意思,外面形势越来越严峻,这才十二月,粮食就短缺成这样,等过了年,都没法想会缺成什么样,所以,大家谁家里有多的定量,或者粮票,尽量咱院内匀,一是能帮助邻居,二是没有投机倒把的风险。”

 “有抹不开面子的,尽管来找我们三位大爷,我们仨保证您不吃亏。”

 其实95号院算好的,大多数住户都是城市户口,困难户不多。

 有困难的,也就前院的朱师傅、王师傅家,中院的贾东旭家,后院的孙师傅、孟师傅。

 困难的原因再简单不过,都因老婆孩子是农村户口,没有定量。

 有些大杂院里,一多半的临时工,那种家庭,多半是农村户口,没有定量,每月都需要买粮吃,那才是真的困难。

 生活条件与救助站里的灾民,没区别。

 许多同人文中,都把易中海描述成道德小人,伪君子。

 实际上,平日里谁没私心,只是没条件表露而已。

 就冲匀粮票事件来看,易中海有私心,但不多,更多的是作为管事大爷的担当。

 这年头,投机倒把可不是闹着玩的,轻则劳改农场,重则biubiu。

 “一大爷说的对。”

 “就冲您这话,也不能把粮食便宜外人。”

 “放心吧您嘞,回头就找您去。”

 大伙都很给面子,现场附和声阵阵。

 场面上大伙精神高涨,私底下杨庆有冻得直哆嗦,单层布鞋里的脚丫子都麻了,只能和阎解成俩人肩并肩,盼着麻利散会。

 “下面是最后一件事,这事儿,本来不该我说,但考虑影响问题,我就越俎代庖,简单说一下,希望大伙听完后,不要出去乱说,被公安抓了,我这儿可不认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