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形势比人强

他不是个忘恩负义的人,继承了躯壳,该尽的义务当然责无旁贷。

 当然也有好处,最坏的结果,也能博一个潜在的烈属身份,为了工作,增加一点同情分。

 他依稀记得,就在今年的五个月前,老毛子撕毁中苏协定,决定终止对我们的援助,虽然明年才会正式决裂,可前兆已经这么明显了,国家不可能没防备。

 上一年刚经历了一亿人大炼钢,接着又是大旱灾,然后老毛子终止经济援助。

 55年国家为了缓解城市青年就业压力,提出知识青年应该上山下乡。

 伟人也曾说过: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鼓励了一批又一批的知识青年。

 国家这会儿正想方设法的缩衣紧食,你还想留下来,吃公家饭,难度可想而知。

 尽管这会儿有着95%的文盲率,归属于5%的杨庆有,不敢有丝毫懈怠。

 都说了,京城不缺文化人。

 “我还是想去看看,老家大伯年纪大了,现在不找,天人永别时,找到也晚了。”

 杨庆有想到大姐留下的地址,有些蛋疼。

 第二区xx军驻地。

 鬼知道第二区是哪个位置。

 尽管上辈子博览群书(小说),他还没蛋疼到,去找解放时的书看。

 魂穿者照样两眼一抹黑。

 还好,刘主任尽管不是老京城人,却是解放后第一批调到京城的行政人员,亲历了京城行政区的变迁。

 刘主任把新的地址写给杨庆有后说道:

 “对于人员进出,救助站有详细的规定,安排工作之前,没法让你出去,待有了具体安排,我第一时间让小李通知你。”

 临了,刘主任还拍着杨庆有的肩膀,鼓励他干好这份临时厨师的工作。

 昨天的菜,味道不错,领导很满意。

 杨庆有也很满意,表示努力服务群众,不辜负领导的期待。

 领导画的饼,香!

 天晴,无风,太阳明晃晃的挂在头顶。

 好不容易迎来艳阳天,大家或蹲或坐,尽力沐浴在阳光下。

 院子泥泞的地上,难得的扎满了人,在这个不是饭点的时间。

 杨庆有咧咧嘴,苦笑一声,用力攥了攥手里的烟,唯一的快乐没了。

 努力穿过人群,回到熟悉的窝棚,意外的见到高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