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大儒陆羽,实学之圣
国子学门前。
一众文人士子恭敬而立,却又窃窃私语,不敢大声喧哗,场面一片寂静。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寒芒。
此时,太子朱标向前一步,高声喊道:“父皇,您说过今日之事,皇家之人不过问。”
太子朱标一现身。
国子学门前的众多文人皆松了口气。
众人皆知。
以朱元璋的脾气,若有人言语不顺他心意,当场下令将众人投入大牢,秋后问斩,这样的事他做得出来。
不过,有太子朱标在场,或许还能劝劝、拦一拦。
“还不继续?”
朱元璋催促道。
下一刻,孔讷被众多文人一同推了出来。
他心中虽紧张。
但也明白,眼前这不过是诸位天子设下的一出戏。
孔讷咽了口唾沫,心一横,咬咬牙,狠下心来喊道:“实学一道的陆羽,还不敢出来吗?
我儒家孔孟之道,弘扬四海。
今日先生若再不露面,岂不是自动认输,承认实学之道不如我孔孟圣贤学问?
孔讷衍圣公的名头加身。
此刻面对皇家之人,竟毫无惧色,面不改色。
一番话,更是让台下不少追随他的孔孟门生激动得面色涨红。
他们紧握着拳头,低声议论。
“不愧是孔圣人的血脉后辈,为了圣贤学问,竟能拼到这般地步。”
“此前我们都误会衍圣公门人了,哪怕面对陛下,孔家之人也能如此。
我们没选错人。”
“今日定要让这实学之道,被万人唾弃。
不过是些奇技淫巧罢了!”
众多文人士子纷纷唾骂。
被推到身前的孔讷,听着众人的话语,心中虽慌得要命,但强忍着惧意。
若不是提前与陆羽通过气。
而陆羽又是大明天子的亲信,此刻他恐怕半个脑袋都已悬在闸刀之上,只需朱元璋一声令下。
他便会当场丧命。
孔讷再次大声呐喊:“陆先生,还不敢出来吗?”
身后的文人似乎被他这份血勇所感染,也纷纷跟着放声大喊:“实学之道起于国子学,起于陆先生。
今日先生不出面,莫不是怕了?”
“先生还是尽快出来,与我孔孟圣贤学问好好一较高下。
大明国运、社稷,可都系于今日。”
“堂堂国子学的实学,难道连这点胆魄都没有?
还不如孔家后人,这样的人又怎能推举实学?
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谁说我这先生,不敢来?”
声音突兀响起。
只见陆羽身着一袭青衫。
正是国子学祭酒,正式场合所穿戴的服饰。
腰间挂着一枚月牙玉佩,手中端着笏板,面目间带着一抹温和的笑意,眼神却分外严肃,一股如父如师般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气场,让刚才还在叫嚣的众多文人下意识地为他让出一条路。
陆羽快步前行,来到众人面前。
直接站到孔讷对面。
先是向朱元璋、太子朱标、燕王朱棣、晋王朱棡等人俯身行礼:“微臣见过陛下,见过太子殿下。”
“见过燕王殿下、晋王殿下。”
“平身。”
朱元璋瞥了一眼陆羽,嗯了一声。
今日这场戏的台子已然搭好,接下来就看陆羽如何收场。
陆羽微微一笑。
转身与众多文人推举出来的、代表孔孟之学的下一代衍圣公孔讷
相对而立,说道:“实学之道与孔孟圣贤学问,又何必非要分出高下?
圣贤学问,引人向善,树立纲常,于人心、于王朝治理,皆是不可或缺的。
纵观数个朝代,又有哪一朝能逃脱数百年的兴衰轮回?
实学之道,便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
陆羽侃侃而谈。
他那自信的神采,以及信手拈来的经典事例。
将前朝元朝的诸多弊端一一指出,同时也阐述了实学之道可以解决的问题,“诸如良种改良、船只修建、马车行驰之道,还有纺织机的出现。
想必在这京城之内,众位学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就说这纺织机,在洛阳一带,不知让多少农户家中的妇人,不必再仅靠劳力在田间辛苦劳作,面朝黄土背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