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指点叶落烟雨

第三百六十四章 警察局,皇权下乡了!(第2页)

 哭哭啼啼求饶告屈,赵春又将身子一扭,朝那殿前大柱方向:“陛下若不信罪臣,那罪臣就只有以死明志!”说着,他拖着那一瘸一拐的腿脚,便朝柱子冲去。

 “站住!”朱元璋却一把将其喝住。

 看到赵春的腿脚,看着他满头血污,朱元璋悲从心头起。

 回想近些年来,当初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一个个都已远去,他更是哀戚不已。

 赵春虽然有过,但毕竟不是触及他朱天子利益的事,况且他一个地方指挥使,压根也造不出多大的孽。

 “罢了罢了!你的罪过,咱暂且记下!”朱元璋摆摆手,他这意思,显然是重拿轻放了。

 赵春喜得又是泪流满面,当即往地上一跪:“多谢陛下开恩!”

 但朱元璋旋即又

喝道:“可此番回去,你务得带头配合这军制改革,如若叫咱再听见什么风吹草动……便叫尔身首异处!”

 武英殿里阴风一阵,赵春背后一凉,惊得赶忙拱手:“罪臣领命!”

 ……

 赵春死里逃生,原本只是军改大计中的小小风波。

 可因事涉天子,这小风波很快传开。

 武英殿里发生的事,外界并不知晓,可任谁都能看得见,赵春离宫返赣时,那脑袋包着绵纱,肿得老高,再看他那副失魂落魄模样,可不是死里逃生嘛!

 稍一联想,便知他是犯了天颜,差点送了命。

 这赵春可是天子亲卫,不过对军改稍有微辞,便被抓去要了半条命,若换作其他人,岂能保住脑袋?

 消息传得甚嚣尘上,军制改革的进度,倒一反常态地顺遂,再没有人敢反抗,卫所逐一取缔,军官军户们也都被安排到乡镇,开始了新征程。

 对于如赵春一般的军官,这当然是件苦差事。

 到了乡里,再没有那么多手下供自己驱使,再没有那么多油水往嘴里送,日子要清苦得多,可对那些惯受压迫的军户们而言,这无异于一场解脱。

 乡衙里的俸禄并不高,琐事杂事也很多,可再差还能比从前差?

 杨州下辖的石城乡,近来新建了两个衙门。

 一者乡衙,里面驻的都是朝廷下派的乡官;另一处则是新盖建的警察局,里面来的可都是各卫所下放的军户军官。

 军制改革,各地卫所都被裁撤,军官军户们全被下放来了。

 虽说一同下放,可毕竟出身地位不同,来干的活儿当然不一样。

 就比如新来的指挥所领官赵春,他本是卫所指挥使,又身领勋位,平日里当然不用东顾西跑,只需坐镇指挥。

 而那些底层军户们,整日便往各村落跑,张罗着东家长,西家短的锁事,忙得脚不沾地。

 此刻,李汉便刚处理完一桩偷鸡案子,从二十里外的村落赶回来,出了趟公差,回到局里自然能落点好处。

 这不,今日才刚过了晌午,他便能提前散值回家休息。

 匆忙赶回家里,婆娘做的饭菜刚刚端上桌。

 吃了口热菜,抿了口小酒,李汉舒坦地躺在榻上,晕乎乎享受着婆娘锤腿,安逸得就差睡过去。

 “要每日都能这么早归家,这差事倒也不差!”婆娘锤累了,温软凑上来,呢喃闲话。

 赵汉哼了声,活动活动腿脚道:“这可是咱赶了半天路换来的……你以为这差事就不累人了?”

 婆娘嗔怨一哼道:“也总比从前好,至少领的是朝廷俸禄,再不必看人家脸色。”

 以往身为军户,所领饷银饷粮,全都要看卫所的上官,人家说发多少就是多少,日后的俸禄却是朝廷直发,少过几道手,总能少一点克扣。

 “钱不钱的,多一点少一点倒无甚打紧……”

 赵汉伸了个懒腰,借缩手工夫在婆娘怀里捞了一把,得意得哈哈直乐道:“最要紧的是,咱不用再背这军户身份,日后咱家儿子不用再当这窝囊兵了!”

 取消军户,世袭当兵的日子结束,这对子孙后代是莫大福祉。

 一说起自家孩子,婆娘登时眉头一皱:“小汉今日又挨先生训了,说是八九岁的娃了,豆大的字不识一箩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