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指点叶落烟雨

第三百一十七章 护国神垣

 自洪武十四年开年起,朱元璋就当众宣征讨倭国,消息传扬出去,自被沿海倭寇所知,传回了倭国。

 “怀良亲王知晓我明军兵力强盛,故而放弃了外围防线,调集重兵,全力守护博多湾,博多湾易守难攻,还建有护国神垣,可抵挡千军万马。”

 密探最后说道,博多湾乃这个年代的倭国最大最繁华的港口,只要守住这里,明军就不能登陆倭国进行作战了。

 对此,几人都是有些不屑,不过对于这护国神垣倒是有些好奇,朱棣当即问道:“这护国神垣是个啥?”

 “这我倒是知道。”一旁的陆羽解释道:“当初元人第一次攻伐倭国的时候,倭人采取放元军上岸决战的对策,结果岸上尽是开阔之地,双方打成了野战。

 不过倭人怎么可能是元军的对手,被打了个落花流水,要不是因为元军自己思想不统一,主将又意外受伤,他们可能就被一波推了。

 随后当时的幕府将军总结教训,便决定在海岸线就要拦住元军,于是耗时数年修筑了一道四十里长的长墙,上头还修了工事,倭人占据城墙,可居高临下投掷滚石巨木,最终元朝第二次伐倭失败。

 倭人认为他们能够击败元军,一是有‘神风’相助,二就是那道石墙,限制了元军的骑兵,因此将其称为‘护国神垣’!”

 “一道小小的石墙也能叫做护国神垣,真是可笑,我倒想看看,这所谓的护国神垣能经得起几轮咱的无敌舰队的火炮!”朱樉冷嗤一声,不屑说道。

 三兄弟盼战心切,当即撩了衣袖便要发号施令:“来啊,组织舰队挺进博多……”

 可话说一半,陆羽却一把打断道:“殿下,此时天以近黑,还是等明早吧!毕竟咱们人生地不熟,没必要冒黑强攻。”

 杀倭人当然急迫,可总不能无端冒险,在双方实力差距不小的情况下,扎稳阵营,组织正面强攻才是上策。

 朱家弟兄显然不大满意,嘟了半天嘴,却终是点头道:“就听先生的!”

 ……

 深夜,大宰府天皇行宫。

 年近四旬的长庆天皇,正焦急踱步。

 虽贵为倭国正统,但因近年来势力衰败,这位皇家血脉的脸上,总带着几分憔悴,这才四十上下,他两鬓却已半百,面有衰老之相。

 此刻负手踱步,满面忧思,前线密报,大明已整顿军务,派出伐倭舰队出征,不日便要抵达博多湾了。

 当下倭国内部纷争不断,南朝越发衰弱,光是应付北朝压力,便叫他胆战心惊,如今再来个强大明军,他又如何能抵挡得住?

 一连踱步许久,终听见屋外传来锵锵走动声。

 没片刻,一个身形高壮,面目刚毅的老人走了进来。

 这老者看上去约有五旬左右,较之长庆天皇还大了十岁有余,可其腰板挺拔,眼神冷厉锋芒,看上去倒不显老。

 事实上,按辈分算,怀良亲王已算是长庆天皇的叔叔,二人年岁也差了十多岁,可站到一起,竟像是兄弟般。

 “怎么样了,怀良王叔?”一见怀良亲王,长庆天皇立马迎上去,急切问道。

 怀良亲王叹了口气道:“唉,明军确已驶近博多湾,看样子打算强行登陆,攻打我大宰府。”

 长庆天皇脸色一白,气色更显憔悴道:“那……他们有多少人?”

 怀良亲王皱眉:“应该不少,光是战船就有数十艘,而且那明军战船更是长达四、五十米,高有近十米。”

 “有这么厉害?”长庆天皇骇得倒退半步,声音都有些颤抖,他揣手惴惴几步,又惶惧道:“那咱们的人能顶得住吗?要不要……”

 “不可撤逃!”

 不待长庆天皇将话说完,怀良亲王已断然摇头,他随即上前,拉住长庆天皇胳膊道:“大宰府是咱们最后的阵地,若是再丢,咱们逃往何处?”

 整个九州就这么个关隘,丢了等于自绝于世,到时候,不光是明军,北朝幕府也会派人来袭,南朝绝无法抵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