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指点叶落烟雨

第三百一十四章 孔家又怂了!(第3页)

 说完这些客套话后,李善长犹未停下,继续拱手请奏道:“臣斗胆,为具体主笔修史的几位史官,向上位讨个封赏,此番修书,这几位史官劳苦功高,实在尽忠职守。”

 他竟为那几位负责具体编纂通史的手下请功邀赏。

 乍听这话,李善长着实是个体贴上官,天子要赏他,他把功劳全推给下属,还贴心替下属邀赏,可细一品味,这话里却别有意味。

 试想,连那些手下人打杂的都有了封赏,他李善长这个主编官,又岂会旁落?因此,替手下人请赏,说到底还是换个说法给自己要赏赐。

 朱元璋岂会听不出这点言外之意,

他当即笑道:“那些人自是要赏,可真要论起来,韩国公你才是劳苦功高,居功至伟,说吧,你要如何赏赐?”

 既然对方玩了个心思,朱元璋也来了招借力使力,同样还以机谋。

 赏是肯定要赏的,只不过赏什么,却不是我朱元璋定,而是你李善长自己提。

 让你自己提,你还好意思要高官厚禄吗?

 其实对于朱元璋而言,如何封赏李善长,也着实是个麻烦事。

 虽说李善长年事已高,可他毕竟身子骨还硬朗。

 其有权势,又有关系脉络,若是叫他回到官场,重掌实权,势必又会成为下一个实权宰相,这一点,绝不是朱元璋想看到的。

 好在李善长也清楚朱元璋的心思,自胡惟庸被处死之后,他就再也没想过染指权力了,因而连连摆手,“自谦”道:“臣实在不敢再讨要封赏,想当初开国之时,臣与魏国公等人,都得到了陛下丰厚赏赐,现如今受封公爵,俱是这仰陛下之恩蔽,哪敢再请赏赐?”

 嘴上说着不要,他却莫名把话题扯到当年受封国公之事,最诡妙的是,他又多嘴提了句“魏国公”。

 魏国公徐达,近来刚受封太保,李善长此刻提及徐达,又将他自己和徐达放到一起类比,其心思不言而喻。

 毕竟李善长和徐达,一文一武,都是开国功臣,最近又都立下大功,若是要赏赐他李善长,只须照着先前对徐达的赏赐,依样画葫芦便是!

 朱元璋是个聪明人,一下就听了出来,这老匹夫,竟是馋上三公的名头了!

 三公乃官场之巅,乍听来这李善长胃口倒不小,可对于朱元璋而言,这个要求却算是最简单的。

 说到底,三公只是个虚名,压根不算实权官职。

 这种虚名,给你李善长又如何?只要你往后别再插手朝堂之事,老老实实养你的老,便再好不过了。

 当即朱元璋便点头说道:“韩国公的心思咱也都知道了,你放心吧!”

 他这话答得痛快,李善长也听得敞亮,当即笑靥如花,再三拱手,李善长怀着满心欢喜,离了开去。

 待李善长离开后,朱元璋立马唤来云奇道:“速将这华夏通史拿去礼部,着人加紧印制,过几日元旦朝会后,咱要正式将此书颁发天下,要叫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咱大明乃是华夏正统,更对四夷百邻享有合理统治权责!”

 ……

 一到年关,时间便走得飞快。

 转眼间,鞭炮烟花声中,又一年的元旦朝会开始了。

 与往年一般,百官云集,四邻来朝,又是一番欢天喜地。

 唯一不同的是,今年少了胡惟庸一众,却是多个李善长。

 一早见到李善长,不少官员大是惊异。

 毕竟打李善长从丞相位上退下后,就极少参加元旦朝会,从中都案之后,他更是常时间闭门不出,后来整日泡在国史馆中,也甚少露面,今日这位开国元老现身,想来是应该是因为前不久刚刚修好的《华夏通史》。

 一说起这本通史,朝臣们又来了兴趣,毕竟朱天子对这本史籍期望颇高,如今大功告成,想必他心情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