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章 宝钞提举司(第2页)
“前宋交子贬值,根在滥发,所以为了防止大明宝钞滥印滥发,咱决定将这宝钞提举司独立于朝堂之外,其只受朝廷监察,却不受朝廷管控!”
朱元璋知道,这最后几句,才是最易激起反对的,因此他先前铺垫半天,又趁着朝臣们面有悦色时,才将之说了出来。
事实也证明,他的担心绝非多余。
这话一出,百官面色大变,从先前的打算同意,到霍然大惊,再到面有愠色,直至众人交头接耳时,已是人人摇头,个个不忿。
不消片刻工夫,户部郎中张钦祖当即站出来反对道:“陛下,自古以来,还从未听闻有哪个衙门能独立于朝廷之外,此例一开,势必败坏纲纪,带来恶劣影响,假以时日,其他衙门也纷纷脱离朝廷管控,那这朝堂百官要之何用?”
户部素来主管财政,若是这宝钞提举司成立,正该由户部掌管,所以他们站出来反对并不奇怪。
有了张钦祖出言,其余官员也当即跟着附和。
“金银钱财之事,素是户部主管,怎可独立于朝堂之外?”
“若任其独断专行,怕会影响我朝财政大计!”
“此例一开,我朝庭纲制必遭重挫啊!”
众人像是商量好的,七嘴八舌说了一通,又齐齐拱起手,同声道:“望陛下三思!”
一时间,满朝上下齐声反对。
显然所有朝臣已达成了默契,要坚守这道底线,绝不叫朱元璋逾越旧制。
新衙门独立于朝廷之外,这是事关朝纲稳定和朝廷体态的大事,绝不能开这先例。
虽说此前已有锦衣卫这样的衙门不受朝堂管控,但毕竟那是天子私军,所干之事也是皇帝的私事,其他人不好反对。
可这宝钞提举司就不同了,它所辖制之印钞之事,是干系财政和民生的公事,既是公事,自然不能跨过朝廷,私相授受!
朱天子一意孤行,百官齐声反对,君臣之间,似已形成针锋相对局势。
此时,众朝臣同仇敌忾,绝不肯退缩一步。
满殿朝臣同气连枝,齐声高呼陛下三思,反对声势一浪大过一浪。
而朱元璋高坐大宝,却是面色镇定,他既没有大发雷霆,也没有对朝臣的谏言作任何评点,而是幽眼在朝臣之中来回巡视,最终将目光锁定在户部堂官身上。
“任彬,你是户部尚书,此事你觉得如何?”
任彬素是老成持重的,此刻依旧秉持他那稳重性子。
缓缓从队列中站出来,轻拂袖口,躬身拱手道:“回陛下,这宝钞提举司是陛下所设,其下辖官员所领的也是朝廷薪俸,既领朝廷薪俸,却又不受朝廷监管,这显然不合规矩。”
他不像其他人那般严辞贬斥,可话里话外仍是反对态度。
据理力争,新衙门独立不合朝廷规制!
这话说得在理,朝臣们立又连连点头,低声暗和。
朱元璋冷笑起来,笑声虽不很阴狠,却暗含幽森,朝臣们听得心下起毛,却不知天子又要大发什么宏论。
朱元璋再看向任彬道:“按照任尚书的意思,这宝钞提举司当归你户部经管了?”
任彬略作犹豫,拱手点头道:“依朝廷规制,理当如此!”
“好!”
朱元璋又笑:“既是如此,那便请任尚书给咱说说,既要维持宝钞不贬值,又要令这宝钞取代金银,每年当印发多少宝钞才最合适?”
你不是要经管宝钞嘛,便拿专业问题来考考你。
说得出来,便由得你。
若一问三不知嘛……那就一边凉快去!
果如朱元璋所料,任彬一听问题,当即傻眼了,翻着大眼珠思索片刻,仍放不出一个屁来。
“这……这……”
任彬急得额头直冒汗,支支吾吾半天,仍只是一个“这”字。
这一下,满殿朝臣也都慌了,这若答不上来,岂不正合了天子心思?
众人赶忙交头接耳,试图筹算个答案出来,可他们连户部官员都不如,怎么可能答得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