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指点叶落烟雨

第两百五十六章 帝王心术(第3页)

 “哦!”

 朱棣小嘴嘟成个圆圈,恍然道:“难怪那家伙说什么换出去又抓回来,敢情是胡相的计谋被人识破,这家伙又被人给抓回来了!”

 再回头看了看那法场,朱棣乐得直拍手:“这下白鸭变真鸭,胡相当真要大义灭亲咯!”

 “只是……”

 一旁的老二朱樉一脸迷糊道:“不都说胡相老谋深算嘛,为何他精心设计的阴谋,会被人识破呢?”

 闻言,老三朱棡翻了个白眼,得瑟道:“你觉得除了咱父皇外,还能有谁,父皇慧眼如炬,早就看穿了胡惟庸的小心思。”

 老五也连连点头:“怪不得父皇会让胡相亲自来监斩呢,原来这一切他都知道呀!”

 说起朱元璋,四小只话语里颇有得意,似很引以为傲。

 陆羽在旁侧耳聆听,虽未开口,眼神中却流露异色,他心中那个困惑已久的问题,已隐约有了答案。

 是谁将刘老汉送到四郎家中,是谁在幕后策划一切,想借他陆羽之手对付胡惟庸。

 原先这个问题漫无方向,压根无从推测,但现在,结合胡天赐被抓回来之事,陆羽已基本断定,幕后操控一切的,就是朱元璋。

 除了他朱元璋的亲军都尉外,还有谁能有如此神通广大,能在无声无息间,将刘老汉带出定远,送到江宁县;又能在胡惟庸的精心谋划中觅得破绽,暗中将那胡天赐抓捕归案?

 将此前经历稍一捋,陆羽已大致推断出朱元璋的计划。

 朱天子的原意,该是让自己来主审此案,但没想到胡惟庸会主动请罪,大义灭亲,而后提出由三法司审理,这下子就让自己从中挣脱了出来,变成了旁观者,从这点来看,陆羽还要感谢胡惟庸呢!

 旁观者清,站在局外,倒能更好地盘点全局,对整件事的来由经过,做更深入的思考。

 就比如,当下的陆羽,正在思考一个问题:朱元璋费这么大气力布这个局,究竟是为了什么?

 只是为了对付胡惟庸吗?似乎不尽然。

 照说先前江西之事,胡惟庸已犯下大错,就凭那件事,朱天子大可以废了胡惟庸宰相之职,甚至是直接杀了他,但先前没动手,为何这会儿又开始针对他了?

 若只是对胡天赐的行为不满,直接斩了也就了事,为何还要派胡惟庸去监斩?

 让父亲斩儿子,这是正常人能干出来的事吗?这么做,不是在把胡惟庸往绝路上逼吗?

 位极人臣,却要亲自登上监斩台,监斩自己唯一的儿子,斩断整个家族的血脉传承。

 亲自发号施令,亲眼看着自己断子绝孙,如此苦痛屈辱,他胡惟庸若是不反,怕都枉称为人了。

 如此杀人诛心,朱天子难道就没预料到其后果吗?

 思来想去,陆羽始终不解朱元璋的目的,他只能将眼前的大明抛开,将思绪拉回到记忆深处,历史上的那个大明。

 历史上的朱元璋与胡惟庸之间,可是书写过一段皇权与相权之争的大好戏码,胡惟庸案,牵连数万人,连带着李善长这位韩国公也因此落了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而这一洪武大案,也宣告了华夏历史上极为显赫的一个宰相权位,就此消失。

 是的,胡惟庸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自他之后,华夏历史再没有宰相一职,天子大权独揽,中原大地上的权力集中,达到顶峰。

 而这一切,全是因为朱元璋那极乎变态的权力欲望,以及他残酷高明的政治手段。

 等等!

 正自回忆历史,陆羽突然灵光一闪,脑海中闪现出一道灵光



 难不成……朱元璋当下所做,并不只是针对胡惟庸?而是……胡惟庸头顶上的那顶官帽?

 这个想法,在陆羽脑海中慢慢具象,再结合历史,这具象越发具体,越发与历史上朱元璋的所作所为高度重合。

 再联想到前阵子,朱元璋莫名把修华夏通史的事扔给了李善长,此后他更是搬进了国史馆,不再出来。

 想到这里,陆羽忍不住倒抽一口冷气,心中生出无限惶惧,他终于明白朱元璋所图究竟是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