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朱元璋的算计,尘埃落定!(第2页)
却在这时,朱元璋接着宣判道:“然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所有僚属皆判仗刑二十,令其戴上枷锁,代替那些主印犯官处理政务。”
绕了一圈,他终是绕回到陆羽的建议上了。
这话一出,朱标倒松了口气,可其余朝臣们却都愣住了。
带枷理政?
堂堂官老爷,戴着枷锁处理办公,这可是开了古今之先河!
这样一来,你让堂下的百姓们怎么看?这不是颜面扫地么?这打的,可不只是那些犯官的脸,还有同样身为官员阶层的所有人的脸啊!
朝臣们大是不满,可又不敢当堂忤逆,他们只能将求助目光望向胡惟庸了。
身为百官之首,胡惟庸理当站出来,为自己阶层说话,可他毕竟已站出来过一回,这时哪里还敢再挺身而出?
一而再,再而三地跟朱元璋对着来,这不是找死么?
胡惟庸最大的优点,便是足够乖顺,到了此刻,他将这优点发挥到极致,缩起脑袋,装作全没看见群臣的求助。
胡相认怂,倒还有些个仗义之士挺身而出。
率先站出来的,是浙东一派的大儒宋濂,他是太子的老师,在朝中有足够威望。
“陛下,自古以来从未听过带枷理政,如此行事,朝廷的威望何在?”宋濂颤巍巍站出来,据理力争,他倒并非存有私心,实在是老派儒家思维,对礼制规矩看得极重,不愿斯文扫地。
自宋濂站出后,汪广洋、茹太素等人,也都出来附和,所说的大多如宋濂一样,其余朝臣倒也想出来附和,可看到朱元璋脸上的怒意,他们又都缩了回去。
“哼!”
望着宋濂一众,朱元璋冷哼一声:“不带枷
理政,那便只有让他们跟随主印官一道,去地府报道了!”
原本已网开一面,你们还有意见,那就只有照原定计划,处以极刑了。
这下子,宋濂一众也说不出话了,难道为了所谓的礼法尊严,要致同僚们于死地?
见百官沉默,朱元璋一锤定音道:“你们都没话说了吧!那便依咱所说,带枷理政吧!”
这一场空印风波,终告结束。
看着堂下百官虽有不忿,却终是无奈接受的场面,朱标终于明白过来,敢情这一切,包括他方才站出来顶撞,全在自家老爹算计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