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中都疑窦(第2页)
片刻之后,一个身着玄青锦袍的壮年男子,大步走了进来。
“拜见陛下!”
一进屋,这人便单膝跪地,双手抱拳恭敬行礼。
此人便是毛骧,他本是朱元璋手下检校之一,开国后被委以亲军都尉府指挥使一职,负责监察百官,是为朱元璋心腹。
“起来说话。”在毛骧面前,朱元璋恢复了以往的威严姿态,冷声问道:“韩国公近来如何?”
方才看着朱标,朱元璋又想起迁都之事,此前他早已派人营建凤阳中都,为的就是迁都。
为了建这中都,朱元璋不光斥以巨资,更从江南富庶之地,迁去良民十四万,耗费如此精力,自不会贸然荒废,如若大明当真迁都,那凤阳自然是首选之地。
可听那陆羽话里话外,全然不提凤阳中都,朱元璋不免怀疑,是否是营建中都之事生变,而负责修建中都之人,正是韩国公李善长,所以朱元璋才唤来毛骧相问,毕竟毛骧的亲军都尉一直负责监察百官,李善长也在其列。
朱元璋原本只是想知道凤阳情况,却不想此话听在毛骧耳中,又是另一番意味。
身为朱元璋手下的特务总管,毛骧最大的职责,便是督察权贵官员,防止地方官员造反,此刻听朱元璋提起李善长,毛骧自然也往这方面联想。
要知道,李善长身为开国六大国公之首,不缺权望;加之负责督造中都,又不缺钱粮人口,倒是个造反的好“苗子”。
既是会错了意,毛骧自然而然答非所问:“回禀陛下,自洪武四年,韩国公告病还乡后,他便一直留在凤阳府,待到洪武五年,他又兼领重建凤阳府城之责,便一门心思督建中都皇城,从未分心旁顾。”
顿了一顿,毛骧又补充道:“倒未
曾听过他曾有过不轨行为,也未曾察得他有积粮攒兵之举。”
听得这般作答,朱元璋眉头略蹙,不置可否地摆了摆手,他倒从未觉得李善长有什么问题,虽说李善长在政治理念上,一直与他朱元璋有所分歧。
李善长一直主张君王与士大夫共天下,主张维护官员地位,而朱元璋却因少时经历,对士绅阶层怀以戒心。
是以,朱元璋更愿意亲近百姓,而非官员士绅——历史上的朱元璋,曾在洪武十八年,亲颁大诰,百姓若有冤屈,可亲手绑了官员豪绅进京告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