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我看到韦彦了

虽然陆伯舟心情很愤怒,但他知道不能偏听偏信。

 赵正义和卢升只是普通人,他们的这份见闻笔记只是旁证。

 去年淮河的治理费用是六百万两。

 黄河去年的治理费用是一百多万两。

 长江去年的治理费用是三百多万两。

 钱诲只用几万两就治理好了黄河的一条河段?

 他必须仔细调查一下。

 陆伯舟和周进商量了一会,把跟随他们一路南下的几名察事处官员叫进来。

 几名察事处官员看完赵正义和卢升的见闻笔记,也是惊呆了。

 “下官愿乔装去民间察看。”一名官员拱手。

 一名官员说了自己的看法:“钱诲这人我知道,确实有治河之才。”

 “进入工部后,钱诲极受器重。后来因为治理的理念与工部原李尚书发生激烈的冲突。”

 “李尚书力主开辟新的黄河河道,钱诲称要恢复黄河和大运河故道。”

 “因为理念不和,钱诲回乡丁忧。李尚书主导开辟新河,却造成黄河决口。当时朝廷曾下令让钱诲回京料理河工,钱诲拒不回京……”

 官员的声音小心翼翼的。

 皇帝的脾气陆伯舟知道。

 皇帝下诏招钱诲回京治河,钱诲却拒不回京。

 皇帝肯定恼死了钱诲。

 估计以后钱诲再也回不了京,当不了官。

 所以钱诲才会接受徐州和淮安两府的邀请,帮两府治河。

 至于其他的事情,陆伯舟不想猜测更不想假设。

 他知道被冤枉的滋味。

 如果徐州淮安两府贪污治河款,就要秉公办理。

 如果两府没有贪污治河款,他就向上呈报,替两府讨个奖赏。

 朝廷向淮河与黄河拨了多少款,两河治理修缮共花了多少银,还余了多少银子……

 一桩桩一件件都得查清楚。

 等把这些事情查清楚后,陆伯舟想见见钱诲。

 治河能人啊!

 不能被贪污河工款的事情耽误了。

 得保下钱诲。

 至于太子么?

 如果太子参与贪污河工款,陆伯舟如实上报给皇帝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