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给农民读农书

也许是老天爷赏脸。

 溪水村的麦子收割后刚刚晒完,连下了三天的暴雨,给夏耕创造了绝好的条件。

 看着土地喝饱了雨水,杨老实披着蓑衣欢喜的绕着二十亩地转圈。

 这二十亩地,得好好侍弄。

 杨老实的大儿子则是趁着下雨给大黄牛刷毛。

 雨水顺着他的脸往下淌,他顾不得擦,只是咧着嘴笑。

 大黄牛被侍弄的极为舒服,哞哞地叫。

 两个小孩子跃跃欲试的也想给大黄牛刷毛。

 杨老实大儿子呵斥他们:“在屋里待着,染上风寒传给先生怎么办?”

 天晴后。

 陆家大院不远处,开始修一个农家小院。

 小院很大。

 院里的泥土用夯石砸得很结实,放了一个很大的圭(gui)表。

 小院修好后,来了一对老夫老妻。

 溪水村有人认识这对老夫老妻。

 “是县里那对住破庙的老夫妻呢。”

 这对老夫妻姓古,是从外地逃难来的。

 在破庙居住。

 集市上支了个代写书信的摊子,艰难度日。

 是衙役班头帮李菁岚找的。

 听到李菁岚一年给二两银子,铺盖卷一卷就来了。

 小院来了主人。

 农学堂算是建立起来。

 李菁岚没说这是农学堂,只是告诉杨老实:“古先生每天上午巳时(9-11),下午未时(13-15)会给你读农书。”

 这个时间段正好是农民不干活的时间段。

 农民在夏天基本上都是凌晨两点后和黄昏时干活。

 也就是避开太阳最强烈的时间段。

 冬天,换换授课时间就可以。

 杨老实也很忐忑,感觉他肯定听不懂古先生说的是什么。

 结果。

 古先生第一天给他读书是这样读的:

 “耕田要按照节令时间及时耕种,要改良土壤,重视肥料和保墒灌溉,早点耕种能换来比较好的收获。”

 杨老实的眼睛一下子睁得大大的。

 古先生说的这些,他全能听懂!

 这不就是他现在正在干的?

 按照节令耕种,及时施肥及时浇水。

 他每年都比别人早撒几天种子。

 麦苗长得就比别人家的好。

 杨老实激动了,忍不住催促,“先生,后面呢,后面怎么说?这书写得真好哇,我们老百姓能听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