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送陆伯舟出府(第2页)
李菁岚竟然能和他们聊收成,还自称是农民的后代,真的很亲切。
看到李菁岚扶着陆伯舟往陆家祖坟方向走去。
一个老农出声:“陆大相公的病如果好了,以后我们租子是不是要少交点?”
“陆家太狠了,收我们什六的租子。以前陆秀才在的时候,只收什三。”
陆秀才就是陆伯舟的父亲。
他这么一说,其他几个老农都不说话了。
古代没有百分比的说法,什六就是十分之六。
现在都是轮耕,并不是年年种粮食。
这块地种一年,明年要休一年。
不休的话,地力恢复不过来,几乎收不上来粮食。
陆家连休田也不放过,要交租子的。
按照朝廷规定。
陆伯舟的父亲是廪(lin)生,每月领六斗米。免八十亩田税,免除家中一人的瑶役。
陆伯舟父亲去世后,陆家本该交税。
但县里看过陆伯舟的卷子,认为陆伯舟十六岁前能考上秀才。
乐得送这个人情,根本没人来收田租。
陆家收了租,都落自己口袋了。
结果却转过头虐待陆家兄妹。
这也是陆家前世被‘匪徒’灭了全家,乡邻们却拍手称快的原因。
陆家死绝倒没什么。
李菁岚只是心疼天下的百姓。
陆伯舟的生活大起大落。
受到刺激后不免心理扭曲。
登上皇位后,遇到不听话的大臣,陆伯舟认为杀人能解决所有问题。
结果大臣们把陆伯舟当成名望刷新点,前赴后继求死。
有在朝堂上撞柱的,有在大殿外跪死的,挨了廷杖后主动游街,仿佛打在身上的不是棍子而是荣耀。
民间的书生们每天不思读书报国,而是挖空心思写文章骂皇帝。
民间的游侠们一个个的只想闯宫刺杀昏君,然后车裂凌迟,换个身后美名。
皇帝和大臣天天吵,大臣和大臣们也是天天吵,党争不断。
根本无人管百姓死活。
百姓民不聊生。
百官们又把过错都归罪到陆伯舟头上。
陆伯舟去世后,史官写的结论能把陆伯舟气得从棺材里跳出来。
“无道昏君,不修德政妄戮无辜。千人所指,痛病而死。”
然后大臣们用“炀”这个谥号把刚刚被史官气活的陆伯舟重给踹回棺材里。
上完坟。
李菁岚扶着陆伯舟站起来,朝王教谕家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