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世界工业之巅二磕
第六百七十七章:成本(第3页)
“劳务派遣是耻辱,但这样高成本培养技术人员,公司的盈利怎么办?如果不是这些城投公司拿钱,如果不是上下游供应链企业机构的支持,如果不是公司迄今为止还没有项目失败。
这些大大小小的奇迹叠加在一起,才有的今天规模……”
船小好掉头,船大了就容易头尾不相顾。
张忠夏现在也知道,公司不可能改变员工应聘制度和工作环境,甚至现在公司内部培养的这数万名优秀工程师,之所以能够安心在蓉城这个
异乡工作,除了所谓的自主产业强大情怀,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自家公司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能够与外企优秀岗位看齐。
他们这些人不需要出国,就能够学有所用,赚取可观的薪资。
算来算去,最后张忠夏叹了口气:“唉……再怎么样,城投集团和大基金也会兜底,你想做,那就放手去做吧,我相信你可以的。”
一个一期总投资十五亿夏元的项目,周瑜不需要其他高管层联合开会同意,就能够推行落地。
这就是威望和履历过于优秀的好处,所有人都不担心周瑜主持的项目会不会亏损,会不会商业化失败,他们担心的也只是会不会影响公司其他部门项目的稳定发展。
从某种程度来说,大夏联邦官方给周瑜兜底了很多风险,毕竟城投企业、大夏联邦的大基金,是实实在在把真金白银投入了最耗钱的半导体项目。
而大夏新科在主持半导体项目成功后,也切实很快有了盈利方向。
多方因素,导致了这一现象的产生。
而这个时候,国外的科技公司们在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