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对峙于随国(第3页)

 “吴军此举不像是要进攻,反而是要防守?”,景园听到探子的汇报,对于伍子胥的举措十分不解。

 而一旁的白毅在听到吴军的动向之时也是陷入了沉思。

 随国边界之处,吴军正在有条不紊的安营扎寨,而伍子胥却一脸平静的望着随都方向。

 二十多年前,他也带人围困过随都,但那时是为了逼迫随侯交出楚昭王,但没想到被随侯拒绝了。

 随侯的反应让伍子胥怒不可遏,当即就要攻打随都,要将随国除名,但恰好,申包胥带着秦国大军来了。

 吴军只能匆忙撤离楚国。

 二十多年后,已是古稀之年的伍子胥再次带着吴军打到了随国附近。

 “申包胥啊,你看看你救下的楚国吧,依旧还是这么腐朽,哈哈…哈哈…”,伍子胥突然大笑起来,还把眼泪都笑出来了。

 看着突然发笑的相国,其他诸将都不敢问,只当做没有看到。

 自从那日吴军惨败之后,伍子胥对于吴军变得愈发苛刻,尤其是对军中斥候,稍有不慎就会被杖责,稍微严重一些就直接被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其实按照伍子胥之前的心态,他也会不顾一切率兵攻打郢都,但楚军的一场伏击战不仅打醒了吴军诸将,也给伍子胥一个当头棒喝,他此时也不敢轻视楚军了,

 楚军之中也有可战之兵,楚将之中也有善战之人。

 不过,让伍子胥决心在此地驻守主要还是因为蒲延将军已经随着楚国叛军奔袭郢都了。

 所以伍子胥也觉得自己无需冒险,只需要稳扎稳打,拖住随都里面那支楚军即可。

 至于楚国叛军能不能得手,伍子胥不在乎,他从来没有把希望放在这群乌合之众的身上,他相信的只有蒲延将军,他信赖的只有吴国的骁勇。

 他相信吴国的锐士会再一次击破楚国的都城。

 于是,伍子胥带领着大军又一次与楚军僵持起来。

 喜欢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