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孔子(第2页)

 “砰”的一声,孔子宅院的大门被推开,咂响的声音打断了孔子的思绪。

 孔子转过头看去,看到一个高大的汉子正一脸兴奋的推门而入,眼角不由闪过一丝无奈。

 “子路,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每逢大事要有静气”,孔子对来人无奈呵斥道。

 听了孔子的话,先是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然后鞠躬对孔子说道:“学生知错了”。

 仲由,字子路,鲁国落魄士子,只比孔子小九岁,人高马大,且好勇斗狠,当初孔子在鲁国讲学的时候去找孔子的麻烦,而后被孔子的德行感化,拜孔子为老师,之后一直跟在孔子身边。

 后人常常猜测,是子路没打过孔子,而后才被其道理折服。

 “老师,是子若来信了”,子路一脸兴奋的扬了扬手里的帛书。

 春秋时期,虽然大部分文书都是用竹简记录,但这种用于传输的信件一般都是用兽皮,或者是帛书。

 “子若吗?”,孔子脑海之中瞬间涌现一个身影。

 有若,字子若,孔子弟子,重孝并提倡讲究诚信,主张藏富于民,建议降低民众赋税,孔子认为有若可以执掌千室之邑,属于非常高的评价了。

 有若因为其母亲在鲁国,所以他并没有追随孔子出游列国,有若经常为此感到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