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进退之间重定天规大势,舍得之间照见剑道真意

 脚步声,在这凌霄殿中步步而动。 

 于天地元气之间,敲起一圈一圈的涟漪。 

 亦是在那些大罗们的心头,敲起一圈一圈的涟漪,敲得他们的道果,都是摇摇欲坠。 

 所有人都知晓,当冥河道人踏出凌霄殿的时候,便是在场的大罗们都颜面扫地之时,亦是那天规的大势彻底崩塌的时候。 

 一旦其踏出这凌霄殿,那么天庭想要再推动天规,便唯有从天庭开始,一点一点的征战杀伐,一点一点的压服四方……在这过程之间,除却天庭之外,所有的人,都会是天庭的敌手。 

 这一刻,不知道多少的大罗,暗自沟通了自家的灵宝,想要出手将冥河道人给留下来——但却没有任何一人敢于率先出手。 

 这一刻,就算是智慧如伏羲,都开始思索,在冥河道人踏出了天庭过后,天庭要如何继续推动那天规,天规之下,那无数强者,无数练气士,无数宗派道统之间的矛盾,又该如何调和? 

 很快,人族当前的情况,便被伏羲带入进去——人族的殷王室,等同于天庭的天庭,而殷王室之下的那些诸侯,岂不就等同于而今天地之间的各处山头,那些道统? 

 如此,殷王室调和诸侯之间的经验,是否能用到这天庭的天规上呢? 

 那人王的法度,和诸侯之间法度,那彼此之间的冲突,是否也能比作天庭的法度和那些大罗之间法度的冲突呢? 

 伏羲的思忖之间,便有声音在这凌霄殿中响起,将正要踏出冥河道人叫住。 

 “前辈留步。”赫然是敖丙再度出声。 

 “前辈之惑,晚辈可解。”敖丙站起身来。 

 “我倒要听听你这位司法大天君的高论。”冥河道人在靠近门扉的地方停下脚步,却依旧是背对着凌霄殿的众人。 

 “前辈所虑,无非和西方教的恩怨——然而,恩怨本身,是没有对错的。” 

 “天规所裁,也不涉及恩怨。” 

 “前辈若是担心,天庭因天规而在前辈与西方教的恩怨之间有了立场,那大可不必。”敖丙沉吟着,“天庭持至公之道,在恩怨之间,谁也不会偏帮。” 

 “除非,是前辈或是西方教中有人,触及了天规的法度,天庭才会因天规而出手。” 

 “至于说天规本身的法度……”敖丙缓缓而动,他的那个世代,西昆仑的情况,便也在他的心头浮现出来。 

 ——那个时代,固然天庭雄绝,可天规的法度,也并不曾笼盖天地之间的一切。 

 西昆仑之下,依旧是遵守着西昆仑的法度。 

 有触犯天规之辈,若是能逃进西昆仑,西昆仑又恰好愿意庇护,那么天规,自然也对其视而不见。 

 又有如人族者,纵然受天规所约束,可也丝毫不影响他们和天庭之间的战争。 

 所以……对于天规的考量,从一开始,敖丙就出现了疏漏。 

 他所认为的天规,天然的就束缚一切,约束一切,可实际上,天地之间的有些人,天地之间的有些地方,是注定无法被天规所约束的。 

 就如他一开始,就已经本能的认定,北海深处的那一片地域,不为天规所笼盖一般。 

 往昔之时,他在彼时看着那些不为天庭法度所笼盖的大罗之地,便也只是感慨于那些大罗能让天庭退避的无上伟力,可在此时,在他亲自面对着天规的法度,和那些大罗的法度相互碰撞时,他才真切的体会到,那天规法度的退让之间,所代表的智慧和气度。 

 “前辈或许是对天规的法度有所误解——天规者,天地之内的法度也!” 

 “其所笼盖之地,乃是天地之内。” 

 “然而,大罗的地界,大罗的道场,受大罗道果的影响,彼处之道,为大罗之道,而非天地之道。” 

 “是以,彼处虽在天地,却又不属天地。” 

 “故而,彼处之法度,实乃大罗之法度,而非天规之法度。” 

 “当然了,若是有前辈认为,自家的法度,尤胜于天规,那也大可再开凌霄之议,于天规法度当中,有所增补。” 

 敖丙说着自己当前对天规的理解和思量。 

 “司法大天君的考量,倒是比玉皇更加周全,不愧是天规之源起。” 

 “早知如此,那些还在人间的道友们,又岂会对玉皇的邀请,避而不见?”冥河道人转过身来,目光盯着敖丙。 

 “以司法大天君之意,乃是天地与大罗分治。” 

 “大罗道场之内,以大罗的法度为主,而非是以天规为主。” 

 “如此,若是有触犯天规者,自天地之间逃进大罗道场,天庭难道就不管了么?” 

 “若

是天地之间,有人触犯天规,但我等,却令其有机会逃进大罗之府,乃是我司法一系之无能。” 

 敖丙沉声道,“当然,就算其逃入大罗之府,也不代表他的过往一笔勾销——他总有从大罗之府出来的时候。” 

 “就算他一辈子都呆在大罗之府,可他也总有归于幽冥的时候。”敖丙平静的道。 

 既然大罗的存在,令天规有了特例,那又何妨将大罗之府和这天地一分为二来对待呢。 

 天地之间所发生的事,自然便受天规的约束——而在天地之外,也即是那些大罗之府当中,那些生灵,他们所作的事,自然和天规无关。 

 反之,若是有大罗之府的仙神,自大罗之地而出,那在他们脱离了大罗之府的这一段时间之内,自然也就受天规的约束,若是他们在这过程之间触犯天规,自然也受天规之刑。 

 看起来,这是对那些大罗的退让,但实际上,这亦是让那些大罗们,承认了天规的存在,也承认了天庭对天地的统治——就如同是人王对诸侯的统治一般。 

 而这,便是舍得之道! 

 舍弃天规的极限扩张,舍弃天庭的些许颜面,换来天庭和那些大罗的共存,以另一种更加温和的姿态,使得天规在大罗之府以外的地方,更加的稳定。 

 同时,这定例,只要能够定下来,那天庭,自然有足够的时间和那些大罗博弈。 

 那些大罗们,他们的弟子,总会从大罗之府踏出来——若是那大罗之府的法度,和天规的法度相差太大,那些大罗的弟子,自然就会碰撞到天规的罗网,使得大罗的颜面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