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夜色尽,黎明至(第2页)
不是别人,赫然便是秦国的中车令,赵高。
他奉令决断大泽之事,因为章邯的拖延,故而,他便亲自来到了这里,要看看这大泽的战局,是不是真的如同章邯所说的那般‘艰难’。
始皇帝令他处理大泽的事,但这件事,其实并不如他预想的那般好处理。
因为秦国的那些将领,都不听他的。
就连章邯,都是他无可奈何之下才‘提拔’出来的。
好在章邯给他挣了相当大的面子,也让帝国当中那些居功自傲的将领们知晓,他们也并非是那么的不可替代。
所以,赵高一直都当章邯是自己的‘嫡系’。
故此,虽然章邯一直都在拖延战局,令赵高很是不满,但赵高也丝毫没有要给章邯‘治罪’的念头,反而是给了章邯更大的支持。
比如说,那介入了此间的,黑冰台的力量。
“比起传闻,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人风采,唯当面方可知之。”章邯说道。
“这人间,果然如陛下所言,是英雄遍地。”
“生擒他有几分把握?”听着章邯的言语,赵高亦是对项羽生出了无穷的兴趣来。
赵高有一个很优秀的品质——那就是,专业的事,相信专业的人。
就如同他将战事交给了章邯过后,有事便只问章邯,要人给人,要粮给粮,而从来不曾越过章邯,对此间的战事指手画脚。
纵然此时着急了,也只是亲自来到此间观望局势,而不是让章邯去给他一个交代。
不仅如此,他来的时候,还给章邯带来了极大的支持。
那黑冰台,便只是其一。
“难。”章邯毫不犹豫的就拒绝了赵高这提议。
“中车令是没见过其人在战阵上的本事,故此还能生出这般的念头来。”
“若见过了,中车令便绝对不会生出这等的心思。”
“不瞒中车令,就算这一次能逼迫项羽出城而战,就算我已经提前准备好了战场,就算我在战场上的兵力,是他百倍,但我的目标,也依旧只是陈涉,而丝毫不敢生出留下项羽的心思来。”
“中车令,项羽其人,如神也!”
“也就其生得晚,不然的话,楚国是否破灭,都在两可之间。”
“那是一个能以一己之力撑起一个诸侯国的人!”
提及项羽,章邯的口中,满满的都是溢美。
而越是如此,赵高那想要生擒项羽的心思,就越发的活络。
章邯的能力有多强,天下虽然也都有正面的看法——但唯有赵高才知晓,章邯到底有多强。
自大泽战事以来,他一直在给章邯调粮,调人。
粮草补给,姑且不论——但和常人所想的不一样。
他调给章邯作为补充的人手,从来都不是秦国的精锐士卒。
而是他从各处抽发来的刑徒。
只是寻常庶民而已!
毕竟,秦国军队体系的将领们,和他赵高不是一路人,也不给他赵高面子。
所以他能抽调的,也只有那些刑徒而已。
然而,在章邯这里,这从各处抽调来的刑徒,这些寻常的庶民,都变成了相当精锐的士卒。
换言之,便是这些年来,章邯几乎是从无到有的,练出了这么一支大军来。
这就是赵高对章邯极具容忍的原因。
任何人知晓了章邯的本事,都会对他极具容忍。
这也是章邯在项羽手中连败十二次,也依旧能稳稳的把控住军心的原因。
因为从本质上而言,这一支大军,便是章邯所练出来的。
他的存在,便等同于这大军的军心。
只要他不崩溃,他的军心,就不会崩溃。
“这些年以来,陛下收天下之金,铸鼎以镇天下。”
“此宝鼎,有镇压一切之功,乃是陛下皇权的象征——帝国当中,再有勇力的将军,在这宝鼎的面前,都是手脚冰冷,连兵刃,都拔不出来。”
“而且此鼎,镇敌不
镇己。”
“我为陛下近侍,虽没有李斯那调度大军的权柄,但却也能左右这宝鼎的动向。”
“我若将那宝鼎调来,将那项羽镇住,你可能擒他?”赵高思索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