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许先生,这完全不可能实现!(第3页)

 可现在梁溪尚德已经开始进入了一种腐朽、保守的状态,对于前进和迈步子似乎并不感兴趣。

 属于是。

 没有国企的命,犯了国企的病。

 也不是许青山危言耸听,他是真觉得,如果梁溪尚德不考虑变革,依旧想要走着靠着国家补贴和国际市场的路线的话,最后的结果,只不过是苟延残喘几年,然后黯然落场而已。

 “不太好说,不过我可以去和他们聊一聊意向。”

 邱涌纠结了一会,才和许青山说道。

 “没事,聊聊而已,问题不大。”

 许青山点了点头。

 他也没指望施正荣他们能够接受自己的意见,甚至,他也不想施正荣他们接受。

 因为,如果他想要掌握一家成熟的半导体企业的最好方式,并不是自己从头建一个,而是背靠国家,接手一个。

 许青山这趟来,目标就是尚德本身。

 这是他听叶新城说到,梁溪政府对于尚德已经有想法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考虑的事情了。

 某种程度上,施正荣对许青山的下意识反感,还真没反感错。

 “不接受也没关系,不过相关方案我也会继续整理,我们这边应该也可以和梁溪政府直接联系吧?”

 许青山问道。

 “可以,不过,如果不是万无一失的方案,或许梁溪政府可能会更想等尚德退无可退的时候才接手。”

 邱涌无奈地说道。

 “尽管那样一直拖着可能会把小麻烦拖成大麻烦,但官方还是更期望民营企业能够更有活力一些的。”

 “我明白了。”

 许青山点了点头。

 “那就拿出万无一失的方案来。”

 “青山,工业生产和我们做理论科研其实确实是有不小的区别的,需要考虑量产,考虑成本,考虑便捷性等等,你可以放心地去试一试,不过我希望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和不适合实现的点,你不要气馁。”

 邱涌语重心长地对许青山劝到。

 他蛮高兴能看到许青山对于产研结合方面感兴趣的,这意味着未来许青山在这方面倾注的心血越多,华清更有机会把许青山挖过来。

 因为他自认为国内没有高校比华清更懂产研结合的模式了。

 “好。”

 许青山没有反驳。

 邱涌带着许青山找到了施正荣,此时施正荣正坐在自己办公室的茶座上惬意地喝着茶,似乎根本没有什么压力和烦恼。

 而张卫和男秘书则陪在一旁。

 “邱教授,听说你已经有初步的方案想要让我看看了?你们华清的动作这么快的么?这才刚来没两天,就已经能够给出方案了?”

 施正荣春风满面,手里拿着茶杯,笑意满满。

 “听说华清的团队连生产车间都还没有去看过呢。”

 张卫在一旁坐得很是端正,脸上倒是没有多少表情,只是听着他们两的话,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其中阴阳怪气的味道。

 “毕竟只是初步想法而已,想到了就提,合适就继续,不合适就摒弃,两位可能太久没做科研了,不适应这种方式,我能理解。”

 邱涌轻描淡写地回应道。

 许青山心中暗暗记下来。

 老邱这小词一套一套的,该学!

 “看来邱教授对这想法挺有信心的,来,坐。”

 施正荣笑容不减,摆了摆手,示意邱涌和许青山坐下来。

 “既然许先生也来了,这想法里多少也有许先生的功劳吧?”

 许青山没有否认,施正荣笑得更灿烂了。

 一个都没下过基层看过实际生产的人能提出什么合理的方案?

 看来还是自己高估他了。

 看来,懂数学、懂理论的,真的不一定懂生产。

 “简单说说吧,我觉得未来光伏产业或许更适合发展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所以希望尚德能够调整自己的技术生产线。”

 “许先生,这完全不可能实现!”

 施正荣还没说话,一旁的张卫就面色古怪地出声否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