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张杨太没诚意

 两天后。

 冀州,邺城。

 州牧府。

 书房内,袁绍看完手中一封刚刚收到的书信,不禁哈哈大笑,顺手将书信递向侧席的逢纪,喜道:

 “果然不出所料,赵云小儿北上太行道,欲从并州回代郡!”

 这是河内野王李氏家主李邵,派人给袁绍送来的急信。

 赵云不走袁绍治下冀州,而走太行以西的并州,袁绍为何还这么高兴?

 难道他怕赵云假道伐虢,图谋他的冀州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联盟瓦解,袁绍急匆匆赶回冀州,是因为他早就在谋划一件事情,或者说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赵云!

 短短六年时间,赵云从一介庶族鄙民成为一州之牧,在这个成就全看出身的时代,绝对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然而赵云就是这么成长起来了!

 这样的人,你可以看不起他低微的出身,但绝对不敢小看他的能力。

 袁绍同样鄙视赵云的出身,但从来没有小看赵云,反而是令袁绍感到威胁的存在。

 既然是一大威胁,那么就要提前将之扼杀,免得后患无穷。

 赵云的属地在幽州,幽州在冀州以北,并州北部以东。

 那么,不管伐董结果如何,赵云终究要回幽州,而这就是袁绍扼杀后患的机会。

 后人都以袁绍是失败者的身份,说袁绍:色厉胆薄,好断无谋!

 其实这是片面的,十常侍之乱,其实可以说是袁绍之乱,若不是袁绍不断唆使何进召外军入京,董卓就进不了京,大汉就不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而袁绍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难道不知道召外军入京是取乱之道吗?

 不!

 袁绍不仅知道,而且还预料到了结果。

 袁绍就是要让董卓那个西凉匹夫,狠狠践踏大汉最后的尊严。

 因为,这样才是袁氏的机会!

 所以说,袁绍才是真正将大汉推入万丈深渊的始作俑者。

 一个能把何进、董卓当马前卒的人,若你再以袁绍是失败者的眼光去看待,那你就错了!

 在历史上,袁绍成功利用董卓践踏大汉尊严,然后又以伐董盟主的身份,赚尽了风头,使得天下附者景从。

 比如,有鬼才之称的郭嘉,王佐之才的荀彧,第一时间想到的投效之人,都是袁绍。

 历史上说,郭嘉因发现袁绍难以成大事,才离开了袁绍,其实又何常不是郭嘉发现,袁绍麾下聚集了太多人才,难以发挥自己才能的原因。

 至于荀彧离开袁绍投曹操,也许是荀彧发现袁绍才是乱汉之人,回头辅助扶汉的曹操。

 当然,历史到底如何,我们不得而知。

 言归正传。

 袁绍参与会盟,未能如愿坐上盟主之位,使袁绍失去了伐董的动力,他在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经过细细地思量,袁绍发现一个不在他计划之内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