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军人天职

 崤函古道。

 崤函古道,是勾连关中平原与洛河平原的咽喉要道,古道南临巍峨秦岭,北濒滔滔黄河,西起华阴,东至新安函谷关,全长八百余里,不仅是关中与中原的交通要道,也是丝绸之路的锁钥要塞。

 而皇甫嵩走的南崤道,与盖勋走的北崤道,皆属于崤函古道的一部分。

 崤函古道从华阴为起点,一路向东行至陕县时,古道分成两条路,皆可通往帝都雒阳,一条是继续一路向东的北崤道。

 另一条,就是从陕县向东南折下的南崤道。

 皇甫嵩麾下三万精锐沿着南崤道前行,在狭窄修长的古道上拖拽十余里。

 “启禀将军,我军先锋已至洛水!”崇山峻岭之间,古道上旌旗招展,一骑快马疾驰而来。

 “传令皇甫骊,广布斥候三十里,不可冒进!”

 大纛下,皇甫嵩跨坐骏马,一身精良战甲,不怒自威。

 “诺!”

 骑士得令,调转马头一骑绝尘。

 看着前方蜿蜒曲折的古道,皇甫嵩眼眶红润,他不禁想起了去年这个时候,他的幼子皇甫康,就是从这条古道入京。

 未曾想,才过一年,英姿挺拔的爱子,却不在人世了。

 这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令皇甫嵩苍老了许多,可身上的杀伐之气,却更加浓烈。

 杀子之仇,不共戴天!

 大军缓缓前进,走着走着,前方渐渐开阔,一条大河呈横眼帘,那就是洛水。

 沿着洛水河谷,向东北方向再走两百余里,就是帝都雒阳。

 但皇甫嵩知道,这条路不是坦途,他已经收到杨彪等人的书信,董卓在宜阳一带布下了重兵。

 皇甫嵩乃百战名将,此刻的他,带着心底的怒火,只想用血来祭奠他的幼子。

 董卓敢挡,他便杀董。

 …………

 宜阳城。

 宜阳城位于崤山以南,宜水以北,故名宜阳,距雒阳一百五十余里。

 战国时期,宜阳曾是七雄之一韩国的都城,后来西面秦国崛起,韩国为避秦国兵锋,迁都阳翟,宜阳也就成为抵抗强秦的军事重镇。

 光武帝时期,刘秀亲率六军在宜阳城迎击赤眉军,降赤眉军十万余人,从而奠定大业,中兴汉朝。

 所以说,宜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宜阳若失,雒阳难安。

 从皇甫康死于牛辅之手后,李儒便意识到,皇甫嵩很可能会东进,便派遣中郎将徐荣与李傕、郭汜二将,领两万大军驻守宜阳一线防备皇甫嵩。

 徐荣奉命来到宜阳已有十余日,以宜阳城为中心,布下宜阳防线。

 宜阳县署,理所当然成为徐荣的军事指挥中心。

 县署内,徐荣召集李傕、郭汜二将,正商议如何应对皇甫嵩。

 皇甫嵩威名赫赫,战功彪炳,徐荣压力非常的大。

 而李傕、郭汜二人对皇甫嵩也是忌惮不已。

 徐荣身前案桌上,平放着一张宜阳地形图,宜阳北依崤山,虽然取名于宜水之北,但宜阳还紧靠一条大河,那就是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