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男人回家的第一件事(第2页)

 在中国历史上,明确规定抚恤制度是从唐朝才开始的,在之前是没有抚恤金一说的。当时当权者普遍认为,死人就没有价值,他们怎么会多花钱财在死人身上。 

 比如赵云所处的汉代,为了激励青壮入伍,最多也就是减免赋税。况且这个时代普遍是以征兵为主,也就说不是问你愿不愿意,而是必须入伍。 

 现今,赵云是这个时代第一个兴起抚恤标准的人,其实他这么做有着他的考量;首先,抚恤金是出于人道,给予士兵阵亡家属的一份慰藉。第二,也是最重要的,赵云不认为死人就毫无价值,他这么做就是要告诉麾下将士,你们只管奋勇杀敌,我绝不让你们有后顾之忧。 

 这也是为何,白袍军个个舍生忘死的原因,因为就算他们战死了,他们的家人也会得到一笔不菲的抚恤金,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赵云制定的抚恤标准是这样的,普通士兵阵亡,钱三千,粮十石。伍长阵亡,钱五千,粮十五石,依军职逐渐递增。 

 这次白袍军阵亡三千人,光抚恤金就近千万钱,粮食也要三万多石。 

 这对代郡府库来说,绝对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抚恤问题安排后,赵云答应吕布的两万石粮食,一千万钱,也开始让曹性着手安排,最后府库里仅剩的一千万钱也给了吕布。 

 而原本有十三四万石存粮的仓禀,也空了一大半,之前安置雁门十余万百姓就花了四五万石粮食,抚恤去了三万余石,再给吕布两万石,就去了十万石粮食;而缴获的两万匹战马,也是耗粮所在,须知战马光喂草,是会喂废的。 

 这不,又从仓禀调了一万石粮食去空中草原,最后代城府库里就只有三万石粮食。 

 好在从鲜卑人那里缴获的三万多只羊,算是暂时解决了平城塞五千军士吃饭的问题。 

 还有九阳关两千驻军,隔半个月就要送一千石过去。 

 看着这一笔笔巨额支出,现在赵云就盼着南下贩卖战马的苏双快点回来。 

 不过让赵云欣慰的是,现在他治下已有三十三万百姓。 

 巡查完各县百姓安置是否妥当后,募兵一事便提上了日程,这一次不用再像两年前那样,分派将领去各县募兵,而是将募兵的任务直接交给各县主事官员。 

 这里需要提到的是,赵云顾及朝廷颜面,同时为了不给自己惹麻烦,所以并未自行任免县令等职,不过各县主事无县令之名,却有县令之实。而赵云为了稳固人心,也向各县主事放出信号,只要各县主事兢兢业业为他效力,坐正县令之名,是迟早的事。 

 这次赵云的募兵计划是不设上限,只要在符合募兵要求内的青壮,只要你愿意来就收。当然募兵也不是说募兵就行,赵云首先得开出足够激励青壮参军的条件,那就是只要符合募兵要求,并加入白袍军的青壮,家里免去一半的赋税,也就说你家里人种的粮食,本来应向官府上缴十石粮食,现在变成只缴五石。 

 这一条,放在后世可能一点用也没有,可在这个苛捐杂税沉重的时代,无异于彩蛋。虽然赵云治下现在只有三十税一这一项赋税,但还是令各县青壮踊跃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