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女陶朱

 视线回到常山。 

 护民返乡的决策定下后,这项大工程开始了。 

 沮授就更加忙碌了,首先派出小吏向常山北部,南行唐、灵寿、蒲吾、九门、井陉五县传达护民返乡的决策。 

 五县县令收到这个消息,不禁松了口气,这群瘟神终于要走了! 

 不仅天天要吃粮,这段时间还总和本地人斗殴,搞得一个个县令焦头烂额,上蹿下跳,有处理不完的民事纠纷..... 

 但护民返乡,不仅仅是护送百姓回乡就完了,官府还得为百姓准备一部分接济粮,或用以工代赈的方法解决百姓短时间内的口粮,另外还要准备粮种。 

 如若官府不管不顾这群饥肠辘辘且数量庞大的百姓,又是动乱的祸根,所以官府就得妥善处理。 

 而今,常山南部土地都荒着,百姓回去短时间内肯定没有收成,这就又需要粮食。 

 如今,常山北部种上的秋粮倒是快要收割了,可这里也遭受了兵祸,收起来的粮食勉强只能够常山北部百姓果腹,那么常山南部四十多万百姓的口粮,还得另外想办法! 

 如今,朝廷肯定是指望不上,粮食又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那么只能用钱财去买! 

 找谁买? 

 当然是老供应商中山甄氏! 

 ........ 

 烈日如旧,秋老虎凶猛...... 

 处理完手中的事务,沮授领着两名小吏,急匆匆来到真定城西一座占地极大的豪庭外。 

 袖摆拭去额上细密的汗珠,沮授连忙让随行小吏上前说明来意。 

 豪庭大门前守门的仆人,一听是刺史新任命的常山丞亲自前来,不敢怠慢,恭敬来到沮授面前,请沮授入府稍歇,并告知马上通禀自家女公子。 

 当今天下,名门望族之最,当属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以及素有关西孔子之称的弘农杨氏。 

 但若要说最富有的家族,袁氏、杨氏却都略逊一筹,他们分别是:中山甄氏、陈留卫氏、东海糜氏、淮南鲁氏这四家。 

 为首的中山甄氏,产业遍布幽、冀、并三州,主要经营粮食、盐、铁、布匹.....等巨利产业。 

 在河北,很多人可能连州郡长官名字都不知道,但却没人不知中山甄氏的名头,就连草原上,甄氏也是鲜卑、乌桓、匈奴各族的坐上宾。 

 甄氏门下食客、仆从更是数以万计,光商队护卫就有过万人,这些人常年奔行天下各地,为甄氏积累了不可计数的财富。 

 天下巨富,说的就是中山甄氏。 

 而中山甄氏看似商人家族,其实不然;甄氏祖上名臣、重臣辈出,显赫无比,家族世袭两千石俸禄,是典型的豪强望族。 

 当代家主甄逸,也是举孝廉出身,现居中山国相张纯麾下主薄一职。 

 ....... 

 今天,是沮授第一次进入甄氏在真定的豪庭,同样世家出身的他,一样被甄氏的富有而震撼,院内假山流水、奇花异草,美不胜收;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目不暇接。 

 跟随引路的仆从,进入一间迎客的大厅,沮授顿觉清凉舒爽,细看之下发现厅角处放着一尊铜鼎,鼎内溢出白色的冷气。 

 冰!这是冰! 

 三伏天的冰! 

 须知在这个时代可没有冰箱,冰的来源,一般都是严冬时节储藏到地下冰窖的冰,或者《淮南完毕术》中的夏造冰。 

 沮授暗自摇了摇头,夏造冰条件要求太过苛刻,而且能得到的冰,也少的可怜,年少时他怀着好奇还曾亲自试过。 

 那么眼前这一大鼎冰,沮授断定一定是由冰窖而来;然而能把冬天的冰储存到三伏天使用,绝对不是普通人家,或者说一般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