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我靠赶海养娃我只想当一名肥宅

第267章 不是成化年(第2页)

 “还真是鲜红釉瓷器,明代鲜红釉瓷器以永乐、宣德时产量最大,质量也最好。不过后面由于技术的遗失,还有烧制难度远比起普通的瓷器要艰难,烧制出完整品的概率也是越来越低。

 烧制产量锐减,成功之作很少见。虽然到了大明嘉靖时期,宫廷一再催烧鲜红釉瓷器,不过烧造艰难的前提之下,官吏们也是开始利用低温矾红釉进行取代。”

 “眼前这个鲜红釉盘,盘敞口,弧壁,圈足,底微塌。

 盘里及足内均施白釉。外壁施高温铜红釉。红釉釉层肥腴,呈色鲜艳。

 釉层气泡大且密集,釉面泛桔皮纹,柔和悦目。圈足外墙积釉处红里透黑,胎体较厚,外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双行六字款,色泽淡雅,顿挫有力。

 绝对是目前出土的最为完美的一个鲜红釉盘之一。

 我印象当中,爷爷曾经就鉴定过一个大明宣德年间的鲜红釉盘官窑,当初我还见过一次。

 而眼前的这个制造工艺,虽然比不上我之前见过的那个,可也相差不远。

 可惜了,这个鲜红釉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化年制的瓷器。

 成化年制的官窑,其底款虽然都是六字楷书,不过其刻写的风格,略显的狂野与不正统。

 一直以来大家都想模仿大明成化的底款撰写,可由于其风格独特,哪怕学书法的人都很难学成。

 而眼前这个鲜红釉盘,底款的大明成化年制六字,笔酣墨饱,规整如一,就是最大的一个缺点。”苏思怡神色认真的说着。

 一番话听下来,顾瀚有些听得云里雾里,太多的专业术语,绕的顾瀚有些晕。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眼前的这个鲜红釉盘似乎并不是大明成化年制的瓷器,更别说官窑了。

 听到苏思怡说出这么一个答案,顾瀚心中也是有丁点的惋惜,此前的一切期待也是全然消失殆尽。

 顾瀚说不失望那肯定是假的,倘若眼前的这个鲜红釉盘是一个年份符合的官窑,那可是数百上千万甚至是过亿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