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哥哥欲使我成二房?

 “哥哥实在是谦虚了!” 

 “虽然不是五言律诗,但是这首词与那日在宫里即兴所作,不分伯仲!”。 

 “看来国公爷不擅赋诗,却精通词句!” 

 “哥哥要是没去打仗,说不定早就是当年的探花郎了!” 

 “就像林姑父一样!” 

 众人七嘴八舌讨论起来 

 还以为贾瑛是个文武全才,甚至于连探花郎的名头都要加在他的身上了。 

 而且在场之人还都连连点头表示赞成。 

 一来是都认为贾瑛的文采没有问题; 

 二来则是以贾瑛的年纪还有相貌,要是参加当年的科举考试,不要说什么状元榜眼之类的,反正探花保准是没得跑了。 

 能够当上状元的,可不一定能够当得了探花郎。 

 见众人都信以为真。 

 甚至于还煞有其事的样子。 

 贾瑛也是尴尬。 

 只能是微微颔首表示默认。 

 反正你们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吧,现在贾瑛就算再怎么解释,估计也会被当成谦虚了。 

 就像是一个女人被谣传是小姐一样。 

 不管这个女人是不是小姐,基本上已经没有区别了,谣言莫过于此。 

 贾元春一面称奇,一面将十几首诗词全部出令太监传于外厢! 

 外厢。 

 贾赦、贾蓉等人自然是看不出好坏。 

 但是贾政读了一辈子的书,是个正儿八经的儒生,自然是知道这首词的精妙之处,不由得连连称赞。 

 甚至于觉得以贾瑛的才华,就不该当个武人去入伍打仗。 

 简直就是暴殄天物,浪费才华。 

 贾政一时技痒。 

 也遂即亲笔写了一篇《归省颂》令太监呈上。 

 传至殿内。 

 又是相互借阅各种吹捧。 

 贾瑛也是觉得没意思,索性朝着站在门口的太监戴权招呼道: 

 “赶紧让外面的戏班子唱跳起来!” 

 “诗已经作完了!” 

 “让那十二个女戏准备好!” 

 不多时。 

 贾蓉、贾蔷两人在外面张罗,戏台上十二名女戏昂首高歌,好似裂石之音极具穿透力,步伐舞蹈又好似天魔之态。 

 虽然明知道都是演出来的。 

 但是作尽悲欢情状。 

 直叫人听得入了迷。 

 贾瑛原本不是一个喜欢听戏曲的人,甚至于觉得戏曲都是老年人才喜欢的东西。 

 不曾想时至今日。 

 当贾瑛再次看到这些正宗的江南戏曲之时。 

 竟也觉得精妙绝伦、惟妙惟肖! 

 尤其是最出众的龄官。 

 一身彩妆、神色姿态完全入戏。 

 仔细一看。 

 面薄腰纤,袅袅婷婷,不仅身材曼妙,而且戏又唱得极好。 

 引得台下之人无不接连鼓掌喝彩。 

 甚至于有点后世追星的感觉。 

 四首曲目落罢。 

 贾瑛直接朝着贾蓉开口道: 

 “谁是龄官?” 

 “将龄官、芳官领到本公面前来,重重有赏!” 

 得了贾瑛的称赞 

 贾蓉就像是拿了奖状一样,立即屁颠屁颠去后台请人了。 

 不多时。 

 贾蓉便领着两个俊俏的小娘子来到跟前。 

 靠得近了打量。 

 只见那唱小旦的龄官,竟眉蹙春山,眼颦秋水,眉宇间颇有几分林黛玉的模样和气质。 

 “怪不得能够担任闺门旦,也是个灵动的小娘子!” 

 “这戏唱得不错!” 

 “赏每人蜀绣两匹,岁银十两!” 

 贾瑛一时兴起直接给这十二个从姑苏买来的女孩子,全都重赏一番。 

 甚至于还有了更多新奇的想法。 

 这龄官演技极好十分投入。 

 姿态神情就像是真的一样。 

 要是用来演一出话剧之类的,稍加指导,说不定还能给贾瑛无聊的时候解解闷。 

 龄官、芳官两个小娘子。 

 惊得连连叩首感谢。 

 蜀绣两匹! 

 岁银十两! 

 早在前面就提到过了,三两银子就能够买一个没成年的小丫鬟了。 

 再加上那两匹绸缎。 

 哪怕是在戏班子里见惯了富贵风流的两人此时也是兴奋不已。 

 只觉得眼前的这个大人物出手实在是阔绰! 

 “哥哥喜欢听戏曲?” 

 林黛玉在一旁突然小声问道。 

 薛宝钗也是好奇恨不得把脸凑上来偷听两人说话。 

 贾瑛则是悄悄道: 

 “不觉得这个小旦,好像有几分林妹妹的神韵吗?” 

 “也是爱屋及乌罢了!” 

 贾瑛随口回答也没多想。 

 这话也是有几分真实性。 

 要不是看着这个小旦长得有几分林黛玉的风流之姿,也不会随便打赏就这么阔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