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重逢时不归的倦鸟

第577章 理解母亲了

 此刻的傅亦瑶,做了母亲,除了心疼自己妈妈,也能够理解米巨磊的妈妈了。 

 “娘”没有同音字,因为娘无人可代,“命”也没有同音字,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娘用九死一生,换来我们的第一声啼哭,用一辈子的辛苦,只为了让我们平安幸福,我们在长大,娘却在变老。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娘, 

 同时也没有比娘更真的爱。 

 你多大,娘就多大,她生了你才是娘。 

 我们厌恶娘的柴米油盐、市侩圆滑,却忘记她也曾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娘也是第一次做娘,没有人教她,可她做得很好。 

 我也是第一次做儿女,很多人教我,可我做得还很差。 

 剪断的脐带、甩开的手、用力关上的门,我用一生跟你告别,你却在用一生跟我说路上小心。 

 母爱强大,无可比拟,爱你可以不顾一切,我们也只有自己做了母亲之后才能被发现。 

 说起妈妈,就会想起“鲜花”:出门游玩,妈妈总是执着于拍照,花花草草,大树凉亭;自己当妈后才明白,孩子小时拍孩子,孩子大了,自己已经不愿意上镜,现在的我,也愿意拍花拍草拍白云,年龄越长,越喜欢这些彰显鲜艳生命力的事物。 

 说起妈妈,就会想起“唠叨”:小时候,总觉得,很多小小的事情,妈妈总会在耳边叮嘱一万遍;自己当妈后才明白,一遍遍地强调,只是因为孩子你总是漫不经心,没有真正的把那些注意事项记在心上。 

 说起妈妈,就会想起“家的味道”:或许,妈妈做的菜,总是那几样,有时吃多了也会抱怨,怎么又做这个?自己当妈后才明白,每一道家常菜,都是妈妈精心准备的,等你远离家乡,会尤其怀念那是一种独特的“妈妈味”。 

 而每一个妈妈,都有她自己的独特性,如果合不来,那就尊重理解吧! 

 毕淑敏说:每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相信来日方长,相信自己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就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时间的残酷。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少年不懂父母恩,懂时已是中年人。 

 周国平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则是种教养。” 

 年少时,我们总是疲于应付父母的唠叨,指控父母的管教,总盼着自己快快长大,能够脱离家庭束缚,远走高飞。 

 等到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才发觉父母所有的唠叨中都包含着关心,所有的管教中都透露着不舍。 

 也许,他们用错了方式,也许,他们选择了不恰当的表白方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出发点是爱,是希望你更好。 

 当你呱呱坠地,当你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当你第一次得到别人的夸奖,当你第一次用工资给她买了一个礼物……你的每一次成长,你的每一次进步,对她来说,都是与有荣焉。 

 就像,在b超室内,傅亦瑶听到其他孕妈听见自己孩子心跳时不可抑制的流下高兴的眼泪那样,那一刻,傅亦瑶突然就明白了米巨磊妈妈的想法。 

 虽然自己现在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但是自己家的底蕴和米家比起来,完全就是典型的“门不当户不对”,尤其是自己让人家儿子打了这么多年的“光棍”,要去就有“妲己”的潜力,他们这样的家庭,哪里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职场上越走越远,越爬越高呢?而自己,很有可能就是那个让自己儿子“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祸害,哪一个父母,能不权衡利弊呢? 

 最重要的是,他们两个人的重逢,完全就是一场“阴谋”,肖薇薇的加入,对于米巨磊的父母来说,更像一个圈套,当时的他们可能觉得有个社会地位高、个人财富多、身世背景差一点的儿媳妇儿,相对来说更好“拿捏”。可若是这是针对自己儿子的一个“圈套”,那他们家才是“猎物”,他们不能为了儿子,放弃几辈子拼来的家底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