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庆修在李二那里的地位!(第2页)

 “莫非……。”李二眸子里寒光一闪:“窦家?”

 庆修摇头道:“不知,不排除任何人的嫌疑。”

 李二低声道:“庆先生都与谁有仇,不妨告诉朕,朕一家一家的盘查。”

 “除了窦家……没有别人了,不过,窦家的可能性不大。”

 “为何?”

 庆修说道:“这样明目张胆的做事风格,陛下以为他们会这样做吗?”

 “到是不像。”李二摇了摇头。

 “哎!”他紧接着叹道:“庆侯,这可如何是好?”

 庆修朝众人拱手道:“还请诸位国公撤去家将,还请陛下撤去右武卫,庆某感谢几位国公今日慷慨之举,可事关我家娘子性命之忧,庆某容不得有半分闪失。”

 李二有气无力的挥手道:“听庆候的,该撤的都撤了吧。”

 尉迟恭黑着脸说道:“庆侯,若是令夫人无恙,还请去府上知会一声,也让老夫安心。”

 “多谢鄂国公。”

 几位国公也都说了差不多的话,彼此客套了几句,李二带领众人原路返回。

 离开村子之后,李二对身边的一名护卫吩咐道:“你带几个内官留下,彻夜守护在庆侯家附近,若有人要伤庆侯,须先从你们的尸首上跨过去。”

 李二的贴身侍卫心头一震,郑重其事的拱了拱手,带着三个人翻身上马回了村子。

 李二的交代声不大,但在场的众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李孝恭掏了掏耳朵,纳闷的问道:“陛下,您对庆侯的关心是不是有些过了?臣觉得您对庆侯都比对魏王和蜀王殿下还好。”

 魏王是李泰,李二喜欢他不假,但有一个皇子和李泰一样,在李二心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也格外被李二器重。

 那就是身具二皇之血的蜀王李恪。

 其母杨妃是隋炀帝之女,其父李二就不必多说了。

 李二表情严肃道:“河间王兄此言差矣!”

 他回头借着火光,指了指身后成片的庄子说道:“请诸位看看,此地数月之前还是不毛之地,短短数月时间,竟发展的比蓝田县城还要繁华,假以时日,必不输长安之兴。”

 “三河村原本只有二三百口子人,但现在却有上千口人,而且家家户户都比周围的百姓富裕,每家每户都有赚钱的营生,谁给的?”

 “还不都是庆侯给了这些百姓一条生路?”

 “这还只是一个三河村而已,若是所有村子都和三河村一样程度的发展呢?那我大唐岂不是每家百姓都能富裕起来吃穿不愁?”

 “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百炼钢之法,这些功德无量的大手段暂且不提,单凭造福百姓的手段,天下何人能及庆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