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当家的,该睡觉了!(第2页)

 虽然不知道庆修要做什么,但苏小纯也没有多问,带着庆修开始寻找这些商铺。

 唐朝时期虽然有大米,但都是一些旱米,亩产最高也只有二百来斤,撑死也不过三百斤,这在大唐已经算是高产了。

 猪肉在大唐虽然是贱肉,勋贵老爷们不屑于吃猪肉,但老百姓想吃得起猪肉也不容易,所以猪肉哪怕是贱肉,在这个时代也不便宜。

 猪瘦肉不考虑,庆修花了几十个铜板,买了10斤猪肥膘。

 看上去虽然便宜,但猪肉贩子赚大了,因为一般人不会去买猪肥膘,这在大唐都是喂狗的肉。

 又花了80个铜板,买了十斤大米。

 接下来就是几斤霜糖,一口铁锅,两个陶碗,两个陶盆,两个陶罐,一张案板和一把菜刀。

 其他东西都很便宜,但唯独铁锅和菜刀在大唐非常昂贵,这是因为在大唐还没有很成熟的冶炼方式,铁器在这个时代很值钱。

 一些农户家里的铁锅,甚至都用来当传家宝。

 总共花了268个铜板,心疼的苏小纯都快哭了。

 背着箩筐满载而归的庆修叹道:“哎,口口声声说相信当家的,心里却在数落我是个败家子,哎,有些人真是表里不一啊。”

 苏小纯一听这话就急了:“当家的,我没有,我就是有些心疼而已,可不敢埋怨当家的。”

 庆修淡淡一笑道:“我跟你透个底,咱们今日花了两百多铜板,明日就能赚回来,别心疼了,反正铜板已经花了,你再心疼,它也回不来了。”

 “哦。”苏小纯无精打采的哦了一声。

 傍晚时分,终于回到了三河村。

 因为灞河上游分出了两个岔口,分成了一大两小三条河,这就是三河村的由来。

 “哟,庆修回来了,婚书办下来了?”

 “二嫂子,办下来了,还领了铜板买了粮食呢。”庆修笑着回应。

 “有了粮食就好,你们俩也不用饿肚子了。”

 “庆修,加把劲,来年让你婆娘给你生个大胖小子,哈哈。”

 村里路过的大婶都在和两人说笑,苏小纯一路低着头,被羞的面红耳赤。